第018章 黑质白章(1/3)

作品:《惊破大明

“哦”,皇帝瞬间来了兴致,“爱卿,你说你说,举荐谁?”

“老臣向陛下举荐吕调阳,目前任吏部左侍郎,张居正的副手!”

“哦”,他突然想起来,这个吕调阳他很熟悉,在登基后和他、张居正特意吃过一顿饭。但是,就在那天扳倒高拱的紧要关头之前,吕调阳并没有迅速站到张居正那一头去,而是在自己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以后,才站过去的,他这一站,就引起两边形势的完全变化。

最终才成功地扳倒了高拱,可以说这个吕调阳是一个胜负手的转折点。如果没有这个吕调阳,现在在冷宫里待着的,就不是张贵妃和朱意定,而是自己和李太后了。

这一前一后,足以证明吕调阳和张居正是既分又合的关系,至少从他犹豫半天再站过去的动作看,他和张居正并不是铁板一块。

看来高仪推荐的这个吕调阳,还真是有道理的!

“但是”,皇帝在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装作不知道,傻傻地问了一句:“这个吕调阳是张居正的副手,他们不是天然的政治同盟么?怎么会与张居正分庭抗礼呢?”

“皇上!”,高仪放慢了语速,“吕调阳为人做事都和张居正很像,但他更正直,也更乐于助人,他也有自己的独立想法。”

“实际上,张居正的人缘并不好,包括工部尚书朱衡、户部尚书王国光,都与张居正不和。但吕调阳的人缘很好,那天在朝堂之上,很多大臣都是因为吕侍郎的原因,才选择了站在张居正的身后。”

皇帝听到这,知道高仪心中也清楚那天朝堂上的底细,不由得点了一下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如果陛下将吕调阳提升,张居正一开始肯定不会反对,众大臣肯定也会赞成。时间一长,吕调阳肯定会得到大部分大臣的拥戴,而逐渐形成和张居正分庭抗礼的局面。”

皇帝这下明白了,心里不禁赞叹高仪的深谋远虑:“原来是这样,多谢爱卿,最后这番话我记住了。爱卿放心回家养老吧,我一定会多多关注这个吕调阳。如果以后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我就去找爱卿帮忙!”

高仪向皇帝跪倒拜别:“不敢当!陛下以后但凡有用得着微臣的地方,臣一定用尽全力,万死不辞!纵然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皇上对臣的肝胆相照。”

皇帝把他搀扶起来,一直送到宫门外:“肝胆相照,这个词语好!高老先生一路走好!”

高仪跪谢,一直目送皇帝离去。

等皇帝已经走了很久,他才从宫门外的大台阶上起身。时间已近黄昏,夕阳拉长他孤单的背影,越来越长。

……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每天都是一大早,唐卡就起来了,每天都在书房里泡着,不知不觉就是一天。

不过,就在第二天上午,他去跑茅房的时候,发现冯保已经把厕纸给换上了,水台是第三天下午做好的。

皇宫里从此有了循环经济的雏形。

这个冯保,执行力还是挺强的。在洗完手用纸擦手的时候,不由得表扬了他一下。话说回来,还是皇帝的权威使然,一言九鼎,谁敢不听!

这天一大早,他用了早膳,又进了书房,但总觉得心里有事放不下,于是急忙唤来了冯保:“大伴儿,已经三天过去了,德州有没有加急件来报,决口的情况如何了?”

冯保拿出两个密件折子递给他:“主上宽心,朱衡大人已经赶到德州,正在组织军民筑堤。太傅已经派出户部组成一个分队,带着银票快马前往德州。叶梦熊、李成梁将军率领的十万兵马,也已经出发。”

皇帝拿起一封密折,撕开来看,是工部尚书朱衡来的800里加急。

“圣上钧鉴!德州已经成为一处泽国,大批良田被淹,村庄冲毁,家人失散,惨不忍睹。臣朱衡不才,已经带领部分奋勇之士组成敢死队,在决口处三里外修建子渠,准备将大水逐渐导入原来河道,再想办法重修大堤!”

看完以后,他不禁对这个务实干事的朱衡有了强烈的好感。

第一,这个朱衡没有一丝叫苦,说的惨不忍睹,是事实。

第二,他已经开始行动,修建子渠,率先疏导,把大水导入原来河道,虽然未经请示,但事态紧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是大家之风。

第三,这是个奋勇当先的主儿,还亲自担任奋勇队队长,这样的人,在现代都难得一见。

第四,他没有说一句困难的话,想的只是替皇帝分忧。

这样的好官儿,打着灯笼都难找。

奇怪的是,张居正居然和他合不来,难道这样的好官不是张居正应该团结的对象么?还是张居正本来就难于容人?

难道真象高仪说的那样,张居正只是看上去平易近人,其实极难相处?

想到这儿,唐卡是一半欢喜一半担忧,又拆开另一封密折来看,是山东布政司王怀远写的,也是800里加急。

“我主万岁!臣王怀远斗胆向皇上越级密奏!臣参奏工部尚书朱衡,虽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惊破大明 最新章节第018章 黑质白章(1/3),网址:https://www.1234u.net//11/1103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