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一张一弛(1/2)

作品:《惊破大明

冯保有些慌神,与皇上的朝夕相处让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皇上此番的连珠发问将有如连发火枪,句句戳向自己的两胁。

唉,他隐约意识到,刚才自己露的这一手滴酒不洒,看上去漫不经心、滴水不露,实际上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自己是在有意显露。

张居正虽然闹了笑话,却让人感觉实诚与可爱,自己本想表现一下,却反而显得故意卖弄,偷奸耍滑。

原想讨个头彩,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给人感觉耍小聪明,着着实实地落了下风。

在这位看似年轻、实则心机甚深的少帝面前,还是不可有丝毫贪念啊。

尴尬的司礼监顿了一顿,“扑通”一下跪倒在地:“皇上,微臣不敢和首辅大人相比!首辅大人是顾命大臣、太子太傅、当今帝师,是万民景仰的士子楷模。微臣只是圣上身边一名宦官,陪伴圣上长大的大伴儿而已。首辅大人可称当今之‘文胆’,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且首辅大人也喜好武术,以武强身。微臣可远不能代表当今之‘武’,功夫之道,天外有天,微臣只是略知一二而已。如果非要将臣与首辅相比,臣差远了去,根本不在同一级数!”

皇帝笑了,知道大伴儿已经明白了他的心意,这才停止了继续发问,端起酒盏在手中仔细把玩,好象在欣赏一件千年的古董一样,眼见冯保磕头不止,轻声说了一句,既象是在和他聊天,又象是自言自语。

“对于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朕来说说朕所学到的,这里的文武本不是指文武,而是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文王宽容,武王严谨,二者不可偏废,需张弛有度,宽严相济。这是本义。到了后来,文武被人们引申为真正的‘文’、‘武’,意指文武需兼备,需相互结合。朕说得对么?”

冯保颇有感触地叩首:“皇上大才!只用三言两语,就将此语的本义和引申义说得清清楚楚!微臣佩服!”

张居正听闻皇帝说出这番话来,也是不停地颔首。

甚至在一旁坐着的李太后也不住地侧目,一直以为儿子的军事天份出众而文采欠缺,没想到就这短短数月间竟然有如此迅猛地提升,实在是令人刮目相看。

他们哪里知道,皇帝说出的这番文武之道,其实都是晴天这个“影子高参”在信里和他提到的。

不过,也得说唐卡记忆力还不错,把晴天告诉他的这些典故都一一记了下来,而且接下来他还说出了自己的独特理解。

“朕的理解,这句话除了引申义外,还有更深的含义!对于个人来说,文武之道意味着文武兼修,兼而有之,但还应该上升到更高的层面!一是在理念之间,文武之争毫无意义,古人早有定论,二者不分高下,缺一不可。”

“二是而在人之间,除了个人,更应该有团队。文臣武将,亦没有高下,一旦文武失和,如廉颇之小肚鸡肠,长此以往则国将不国矣。必须将相和睦,文武相济,如廉颇之悔悟后负荆请罪,与蔺相如携手并肩,致赵国大治。只有如此,才能国家兴盛,敌奈我何!”

此番话说完,全场肃静,连张居正都主动起身,来到冯保面前跪下,高呼万岁:“我主圣明!圣上高屋建瓴,臣等当谨遵皇上教诲,文武兼修,将相和睦,为我主分忧,为国家分忧!为大明振兴而励精图治,匡复我华夏雄风!”

一旁的李太后闻得此言,也高兴地站起身来,伸手在儿子的背上拍了拍,表示大加赞赏。

冯保着实受了很大触动,怎么也没想到这小小的一个显摆动作引发了皇上如此多的感叹,连叩九次首后,他抬起头来看着皇帝:“皇上!为臣知错了!臣不该有攀比之想,臣愿意向首辅大人学习!请皇上饶恕臣因练武出身而粗鄙浅薄,臣愿学知错就改的老将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以致将相和睦,天下大治!”

说完以后,他转身向张居正拜了一拜:“太傅,还请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宽恕在下!”

张居正急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冯总管!您这是……皇上这番话也不是专门说给你听的,而是说得咱二人听的,咱们还是一起拜谢万岁吧……”

“哈哈哈!”听到这儿,皇帝知道目的已经达成,于是起身将二人搀扶起来,让张居正先回到座位,独独留下了冯保。

冯保知道皇上这是还想对自己再说几句,教育一番,正准备下跪,却被皇帝扶住了,抬起头来看见的是皇上灿烂的笑脸,不由得愣住了。

“大伴儿!”皇帝亲切地挽着他的手,问了一句:“我来问你!既然你说准备向先生学习,那应该怎么学啊?”

冯保有些发愣,不知道皇上的意思。这时只见他朝自己眨了眨眼,顿时会意,这说明皇上是表面上教育自己,心里还是向着自己的,急忙顺着皇上的眼神望去,只见他望见了桌上的酒盏,顿时恍然大悟。

“皇上!微臣知道了,微臣也当效仿首辅大人,这两盏不算,微臣再喝两个满盏向皇上贺喜,并感谢皇上的教诲之恩!”

话音刚落,他就急忙从旁边太监端着的盘子里拿着两盏酒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惊破大明 最新章节第268章 一张一弛(1/2),网址:https://www.1234u.net//11/11036/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