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诗暖花香(1/2)

作品:《惊破大明

唐卡挠了挠头:“没想好呢。母后,实不相瞒,我们现在常有通信,您儿子的文采和典故诗词大有长进,都是拜您这位未来的儿媳所赐啊。”

李太后先是瞪大了眼睛,继而开心地笑了:“我儿所言当真?那看来老身的眼光还真没有选错,这位晴天姑娘,还真是知书达礼又通晓大义,真儿妇也!”

最后这一句话,唐卡听得很是耳熟,继而想起来,当年曹操认可曹丕趁乱纳甄氏时,也说过这样感叹的话:“真儿妇也!”

看来母后心里真是非常认可晴天的,这就好办。只是不知何时,才能将这可心人心真正纳为皇后,也是自己当时立下三患不除、不选皇后的誓言有些太重了。

不过,如果不如此,何以解决危如累卵的困局呢。

文武百官和天下苍生也不会答应啊,国不安定,何以为家?

只希望老天眷顾,将这三患并除,好早日迎娶晴天入宫。

正想时,张居正和冯保已经双双舞完,作了一个最后亮相的动作,着实是“福禄双全”、“福禄满堂”、“福禄寿喜”。

“好!”皇帝和皇太后一齐叫好,大家也都跟着一块喝彩,整个现场的气氛一下达到了**,所有人都是喜笑颜开。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欢场至此,人尽欢笑。唐卡也适时提议,大家再举盏共敬皇太后。张、冯二人迅速响应,李太后顿时笑开了花,又喝下去满满一盏。

这盏喝完,李太后竟然主动站起身来,说了一句:“方才老身出这一题,可应景否?”

张、冯二人忙答:“应景!应景!太后出题甚好,再来一道如何?”

李太后却不客气,大笑着说:“那好!老身也不客气,就再出一题。方才出的是‘武’题,这一题就出‘文’吧。”

“好!”唐卡带头鼓起掌来!一想母后确实值得自己学习,本以为刚才的“共武”已经让这文武二臣尽皆展现,却没想到还有“共文”。只这份心思缜密,就够自己学上好些时候。

想到这儿,他轻轻朝母后一笑,问了一句:“敢问母后,不知道这‘文’题怎么出呢?”

李太后嫣然一笑:“咱们也别再让谁单独做题了。既然刚才二位栋梁已经用暗义报出了‘福禄寿喜’,那么这一题就由咱们这‘福禄寿喜’四星共同来答吧,咱们就以这桂、菊为题,来一个诗词之会,看谁背出的诗词多,每一首必须念明出处。而且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咱们只念意境好之诗词,不背哀怨之音,如何?”

“好!谨遵太后懿旨!”张、冯二人脸上微微一红,刚才的“福禄寿喜”暗义被皇太后一语道破,不免有些不好意思,尤其是祝福皇帝成为喜神,希望其好事将近,从他们两个做臣子的口中说出来,有些不合时宜,所以急忙答应皇太后的提议。

“母后,孩儿背诗可是一般……”他俩还不算着急的,皇帝比他们更紧张,一下子暴露出了软胁,不急才怪。

李太后笑着握了握他的手:“皇儿莫怕!接到你这儿的时候,尽力就行,就算这个是诗文提升的练习吧,有当妈的在旁边提醒你,背出多少是多少就好!”

“好吧……”唐卡这才意识到恶补诗文的重要性,还好今天御宴只有寥寥四人,张、冯二人也是知根知底,不会嘲笑自己,如果是与朝臣百人之会、千人之会,堂堂九五之尊背不出诗来,不被大伙儿笑掉大牙才怪。

他一咬牙,索性豁出去了:“母后,那就由孩儿来起头吧。”

“哦?”李太后吃了一惊,因为知道儿子诗文是弱项,本来有意让他最后接,没想到初生牛犊不怕虎,他竟然要求先说。可这时拦已经拦不住,话已出嘴,君王金口一开,重似九鼎,只好这样了。

“好!我儿有勇气,那就请皇上起头吧!”

唐卡其实现在脑子里只记得晴天在信里写给他的这几首诗词,多的根本不会,好歹也算记住了,要不然脸丢得更大,所以迫不及待地开头,看看别人接得如何吧。

他站起身来,略一思索,先诵出了一首南宋时杨万里的《咏桂》。

可是刚念了个题目,母后就在旁边叫了声:“等等!”吓得他急忙停住了,还以为自己弄错了什么。

李太后见他紧张,笑着又握了握他的手,让他放心,然后轻轻用手指了指两边的乐官,说了一句:“你们作好准备了吧?”

他这才意识到,母后并不是在责怪自己出错,而是在安排乐官配合自己。

她这是在帮自己,要知道自从华夏有“诗”以来,就一直是以“歌”的形式出现的。诗歌诗歌,在汉代的《乐府》就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后来又经历了唐诗宋词元曲,到了现在

的大明,诗歌的形式更是达到了巅峰。

唐卡确实没想错,李太后是在听到儿子念出这首《咏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惊破大明 最新章节第271章 诗暖花香(1/2),网址:https://www.1234u.net//11/11036/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