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阅历不够(修)(1/2)
作品:《技艺天王》宗师没有落款,也不让透露。
赵纶神神秘密的说道。
在严厉得让他敬畏的爷爷和阎老先生面前卖关子,二十二年还是头一次。真刺激。
不透露也无妨,那位宗师年纪应该比我小很多。了不得。了不得。
阎老先生欣慰的笑了,脸上皱纹舒展。
能在活着的时候,见到另一位核雕宗师出现,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只可惜,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时间过得真快啊,赵老弟
我十六岁有了自己的第一把篆刻刀,雕着雕着,竟然把青丝都雕成了白发,把白净少年雕成了鸡皮老翁
有时候常常想,什么时候这门传统技艺才会继续绽放烨烨光彩呢?
活了一辈子,半只脚都要跨进墓地了。最放不下的,不是家产,也不是子孙后辈,而是这一门技艺。
想看到它走进大众,想看到更多的核雕师名流出现。想看到它走出国门,让外国人拜倒在它的石榴裙下。
有很多愿望,从拿起篆刻刀那一天起,就开始憧憬了。
六十四年一晃而过,这份憧憬,依旧揣在心里,从没变过
说到这些,阎老先生竟然有些泪目。
他对核雕这门技艺,爱得深沉。
赵老爷子抚了抚阎老先生的后背,以示安慰。
同为上了年纪的老前辈,他们曾经为了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义无反顾的扎进洪流中。
一个专注精神文明传承,一个致力于物质文明建设
赵老爷子心系家国,一头扎进建设国家的洪流,历经十年磨难,改革开放,又熬过了国家最艰难最蹒跚的九十年代。五十载,初心未变,直到退休。
阎老先生的路,也十分坎坷。
曾经,有整整七年,他都是靠媳妇养着。
曾经,国家忙着建设经济,完全没法顾及这些传统技艺
当年的?多来玩啊。
老爷子盛情邀请道,露出和蔼可亲的笑意。
秦淮值得赵纶多交往。
看谈吐言行就知道,秦淮成熟稳重得多,赵纶多交往,能收一收顽劣懒散的性格。
好的,我先走了。赵老爷子,阎老先生。
秦淮勾唇咧嘴一笑。
小友,记得哪天得空来看看我这把老骨头。
阎老先生面带笑意,望着秦淮,意味深长。
秦淮心里咯噔一下。顺着阎老先生的视线,注意到自己的手指。
手指修长,可以说是手控福利。但执篆刻刀久了,还是免不了有特殊的茧。
对于这种茧,阎老先生再熟悉不过了。
一眼望穿了秦淮的底细。
赵老爷子也一副恍然大悟兼十分诧异的表情。
竟然这么年轻!
阎老哥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已经学了四年雕刻,但肯定无法达到宗师境界。
眼前的这个少年,有些出格了!
不过中华自古而来那么多神童,甘罗十二便能当宰相,这也无可厚非。神童多着呢。
咳咳,改日一定登门请教阎前辈。
秦淮没想到阎老先生竟然如此人精。不愧是老姜。
后生可畏啊,你雕刻那枚核雕时,状态一直昂扬,不过呢,这种状态,不会每次都有吧?想要一直保持宗师状态,务必多,多感悟。
阎老先生勉励了几句,这终究还是宴会,不是私下见面,只聊了一阵,赵纶和秦淮就告辞离了开。
不久后有一次金陵核雕的展览会,就在金陵省到了前辈阎老先生。更感觉灵魂汲取了力量,正在发烫,对弘扬传统技艺充满了干劲。也更争分夺秒了起来。
脑海中不自觉就开始浮现这段时刻所构思的核舟。
然后就一路发呆到小区外
到了,秦大师。有事记得找我。
秦淮猛得一惊醒,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了笑,下了车,挥挥手就走了。
回到出租屋,不出所料,整个下午就在枯燥中度过。
临近傍晚,秦淮长吁了一口气。
终于雕刻出了第一件稍微满意的核雕:
线条柔和滑腻,栩栩如生,细节上有提升。比如佛印挂着的佛珠,是能转动的。
比如书卷轴和衣袂都被风吹动皱褶,映衬了清风徐来,行舟向前的意境。
秦淮将核舟捧在手里,‘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这一意境也有了。
但还是缺少了一点意境月下泛舟的意境。
无论如何栩栩如生,最终还是没法表现出凉月满天和一江流水的意境。
‘写意,是中华家艺术理念中的难点。齐白石在九十高寿时,创作了一幅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
这幅画,山涧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技艺天王 最新章节第十六节 阅历不够(修)(1/2),网址:https://www.1234u.net//137/1374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