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重隘 洋洋大观--序《山西关隘大观》
作品:《山西关隘大观山西省关隘最全资料》雄关重隘? 洋洋大观
--序《山西关隘大观》
李玉明
多山多关,有险有隘,山西是关隘大省。大大小小,林林总总,数以百计的雄关要隘,或戟列于四周,或棋布于其间,可谓洋洋大观,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山西之形势,最为完固”。其方形的矩势,东“太行为之屏障”,西“则大河为之襟带”,北有长城重列,南则是“首阳(中条山)、底柱、析城、王屋诸山,滨河而错峙”。山西对其周围的京师(北京)、燕赵、中原、关中(这些区域,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极其重要的核心地带)等地区,是举足轻重的。山西地势高于周围地区,为之“肩脊”,“居上游”,有“建瓴之势”,“是故天下之势,必有取于山西也”。
“因地形,用险制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都说明雄关险隘在地形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山西表里山河完固地形的地理优势,也集中、突出地体现在其关隘上。雁门、宁武、偏头,史称外三关,与京师为“唇齿之势”,京师峙之外险。外三关一旦有事,京师为之震动,“而京师之安危,常视山西之治乱”;东出井陉、娘子关,可直取燕赵(河北一带);西“越临晋(蒲津关)、溯龙门(禹门口),则泾渭之间(关中一带)可折箠而下”;南下天井(天井关)、壶关(东阳关),则中原可定。所以,山西的关隘,可以“附天下之背而扼其吭”,有着居高临下,“惟吾所向”的气势。其重要的军事地理的优势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岁月沧桑,时光流逝,社会前进,山西关隘已失去了其历史的雄风和光辉,退尽了往昔曾有过的铅华和风韵。但其厚重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信息,雄浑的人文意境,多元的建筑艺术风格……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一份沉甸甸的宝贵文化遗产。山西关隘文化,是三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的宏富和深厚,其形制的独特与多样,都是不可多得的,而我们对其关注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王怀中和马书岐两位同志撰写的《山西关隘大观》,是研究山西关隘文化的发轫之作。他们潜心于书室,爬梳古籍;攀涉于山野,过关越隘,付出了心血,尝受了苦累,终成书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为研究山西关隘文化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
《山西关隘大观》所列500余处关隘,以综述、文献、纪事、诗文等编目,对每个关隘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历史沿革、旧闻典故、关城建筑、道路功能、经济作用、军事地位、文化积淀等,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梳理和诠释。文章简明扼要,形式别致翻新,兼有“可读”与“备查”的功能,是一部融史料性与学术性为一体的著作;具有“史考”的实证价值,“史鉴”的研究价值,“史貌”的审美价值,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感谢王、马两位同志为三晋文化研究增光添彩!
是为序。
2011年8月于晋府梅山塔下向龙堂
本章已完成!
山西关隘大观山西省关隘最全资料 最新章节雄关重隘 洋洋大观--序《山西关隘大观》,网址:https://www.1234u.net//16/168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