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鱼雷之夜(1/3)
作品:《甲午之华夏新史》两支舰队快速接近,也许是战斗之神需要祭品了,蓝本相遇概率不大的两支舰队终极碰到了一起,当然,所谓的碰上并不是说双方已经进进了目视间隔之内,而是说双方产生了电磁接触。︽小,..o英国人依附较好的雷达在18海里的间隔上创造了几乎同向航行的德国舰队,而德国人固然雷达没反响,但是无线电吸收器收到了对方的雷达信号。固然无法断定具体的方位和角度。但是德国人也显然意识到远处来了一支船队。正在用雷达不断敲打着自己!
双方都在高速航行,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双方之间的相对间隔变更,有经验的指挥官可以断定出双方的大致航速和航向。要知道,此时库奇的舰队航速高达28节,而对方和自己之间的相对位移量并没有太大的变更,这阐明对方的航速同样很高,除了军舰和超级邮轮之外,库奇很难想象哪个民船能有这么高的航速,而且还是一堆民船一起走!不可能是法国海军,那么唯一的可能只能是对手!这种情况下不用敌我辨认都可以断定。
而基于同样的原因,德国人也断定了对方的身份,这里不会有外人。那么就只能是敌人!看了看时间,现在已经到了下午6din钟左右,在暴雨和厚重的云层之下,能见度非常低,不要说对方在18海里之外,即使双方相隔15千米,彼此之间依然无法通过光学设备创造对手。
不过拜先进的雷达所赐,英国人可以明确的知道对方的地位在哪,而德国人想要创造对手则要靠近到15海里以内。而且更为哀催的是。德国人的雷达更轻易被干扰,而且稳固性也比英国货差一些。在徐杰这个穿越者外挂的赞助下。英国人早早的研发出了磁控管。并且完成了实用化。所以雷达性能比德国人高出一截十分正常。而现在,控制感知上风的库奇正在考虑如何将其转化为战术上风!
早在和的德国人接触之前。库奇和华夏驱赶舰队指挥官张云初少校就已经就可能涌现的夜战进行了沟通。双方一致认为对方派遣战列舰的概率高达6成以上。假如碰上战列舰的话,即使在最佳接战状态下,巡洋舰的10寸舰炮依然很难对一艘老式战列舰构成致命要挟。更何况对方的大型战舰确定多于我方,即使开端盘踞先手上风,也会很快被对方的数目上风所压抑。说简略din就是单纯靠炮战没法打赢这场战斗。
而张云初也明确这个情况,之所以持续保持战斗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氧气鱼雷的信任。”只要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接近到7千米左右的间隔,我们就有机会重创对手。”张云初信誓旦旦的保证让库奇也有了一些松动。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能够重创对手的机会。固然英国皇家海军在1战中屡次战败。但是战败后的挫折并不能磨灭皇家海军官兵的斗志。从德雷克时代就崛起的皇家海军不是没有经历过失败。皇家海军的子弟们只会愈挫愈勇,尽对不放过任何一个主动出击的机会,既然连华夏海军都想一试,那么英国人自然没有拒尽的理由。
“德国人也有雷达,一旦间隔接近到15千米左右的话,阁下的两艘大型巡洋舰也是尽对躲不住的。但是我们的驱赶舰却可以尝试一下,而且对方和我们一样没有能力用雷达领导炮击,所以他们即使创造了我们,也只会用照明弹来赞助攻击最间隔最近同时也是要挟最大的目标。”张云初用手指指了指库奇说道。“我们的驱赶舰航速高达35节以上。每分钟可以航行1千米。双方炮战时航速不会很高,我们就算3分钟接近1千米的话,那么从12千米外靠近到雷击间隔的话大概需要15分钟左右的时间。能供给吗?”
“不是吧?拿主力舰当钓饵?”库奇上校的眼皮一跳一跳的。这个打算让他感到到并不十分靠谱。由于在皇家海军中,驱赶舰从来只是给主力舰争取机会拖着拖延时间的。不过看在对方驱赶舰上长达9米的特大号鱼雷的面子上。库奇还是想试一试。所以终极库奇还是din了din头。
“另外,假如可以,我盼看你们能顺便压抑一下对方的驱赶舰。这些速度极快的家伙对我们也是个要挟。假如能吸引他们向你们发动雷击那就更好了。”张云初又补充了一句。
“那这样吧。我们直接保持必定的间隔,大概在3千米左右。一旦开战你们可以选择自主举动,我们只保持20分钟。超过这段时间后。无论战果如何,我们都要撤出战场。战列舰的大口径火炮可不是闹着玩的。”库奇说道。
“难道还不能断定对方的地位吗?”帕罗少将着急的询问道,而旁边的雷达操作员则是无奈的摇了摇头。德国人知道自己已经被盯上了,但是对方在哪,舰队构成如何,他无法得知。雷达告警设备并不能供给侧向和测距功效。这让他十分的恼火。假如对方用小舰队来盯住自己,让主力舰往攻击运输船队的话,那就糟了。不过让他想不到的是,英国人居然把主意打在了他的身上!
此时双方的舰队几乎是平行向着西北方向航行,德国舰队的速度稍微慢一些,大概在27节左右,而英国舰队的速度要快一些,大概在30节左右,当夜幕终极降临,全部海面上一团漆黑的时候,库奇知道该动手了,假如能尽早的解决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甲午之华夏新史 最新章节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鱼雷之夜(1/3),网址:https://www.1234u.net//17/17881/1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