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目标奥匈军团(1/3)
作品:《甲午之华夏新史》不过同时施拉格的奥匈军团在西线却取得了突破,依附宏大的兵力上风,施拉格的部队成功的将两个伊朗师击溃,固然同时也付出了一些代价,但是在施拉格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他信任,从兵力规模上来看,华夏的所有准备队加在一起也不够一个师了,即使是华夏精锐部队,想要抵抗4个奥匈精锐师和1个土耳其师(固然已经有了一些损耗。)那也是尽对不可能的。在他看来,自己终极攻破对手防御的概率要远大于古德里安。
“战斗从来不是投机取巧就能获得成功的,古德里安向带着一支快速部队千里奔袭来直捣对方的大本营,成果在一个装甲营眼前就撞得头破血流。真是可笑。”施拉格在晚些时候也看到了古德里安的战报。话语中布满了讽刺。
而与施拉格抱有雷同见解的还有彭毅。一边是缺乏其它部队配合的古德里安部,这支部队到现在估计连半个师也没有。缺乏重炮和步兵,机动性不错,但是攻坚能力十分茶几。而且孤军深进,随着时间的推移,战斗力会逐渐衰减。而另外一方面则是一个配属完整的军团。将近5个师的兵力,还有奥匈空军的大力支撑,拥有壮大的炮兵和数目众多的步兵。古德里安的部队就像一支蜜蜂,固然举动迅速,蛰一下也挺痛的,但是却并不▼▼▼▼,↗.◆.n≯et致命。而奥地利人就像一只恶狼。随时会扑上来一口咬断自己的喉咙。
“让田勇可以给加仑将军供给一些声援,最多2天时间,我会从前线抽调一支部队来恢复交通线。到那时候田勇就可以全力声援加仑将军的俄**团。另外和秦岳将军接洽一下。正面战场除了留下必定量的战斗机之外,其余主力对奥匈军团展开攻击。”终极彭毅下达了命令。到此,当正面的德军已经被重创的情况下。华夏开端将矛头对准奥匈军团。
“同盟国团体在两河流域拥有宏大的兵力,在巴比伦举动中我们最多只能重创耗费对手,而无法将其中任何一个团体彻底击溃。伊朗军团的战斗力很一般,在战术上甚至可以用拙劣来形容。俄国人不知道表现会如何。假如我们想要持续实现既定打算的话,那么需要更多的部队。”在给前线下达命令战后,彭毅还给徐杰写了份报告。说好听点是论述战况,说刺耳点就是要援军,到现在为止,除了在伊朗的剩下一个装甲师和一个独立装甲旅之外。彭毅已经调空了安排在中东的所有部队。兵力可谓是捉衿见肘。
几乎同时,华夏驻中东空军总指挥秦岳也表现扛不住了!固然巴比伦举动选择的机会很好,德国空军和海军刚刚和英国人逝世拼了一次,战斗力几乎处于低谷。但是华夏经过期间的耗费战后,也十分疲惫了,假如不是英美还算够意思,供给了大批的零件和声援,(英国飞机固然剩的未几了,但是仓库中的莫林发动机还有不少。机炮和炮弹也都便宜华夏了。)恐怕华夏空军现在也油尽灯枯了。
“战斗结束之后,我会给你们补齐所有丧失,然后接着打!打到德国人不想打为止!”徐杰的回电很简略,简略的话语中透着果决。
“假如情报没错的话。那么我们间隔终极的目标就只有40公里了!在我们眼前只有最后一支军团了,据说是华夏的俄裔军团,是当年邓尼金近卫军的后裔和一些中亚民族组成的。”一名顾问对施拉格汇报道。
“近卫军团?”一听到这个词。施拉格的眼皮不由的跳了一下。作为一名从1战东线交战中摸爬滚打过来的人,他对近卫军这个名词可谓是非常的敏感。假如抛开态度,仅从战斗力上来看。邓尼金的近卫军团尽对是全部东线中最为强悍的存在,即使东线德军中也只有少数部队可以比较。当年一个近卫师追着3个奥地利师猛打的情况经常涌现。施拉格在这支军团手中也吃了不止一次亏。
“嗯,也不知道现在给华夏打工的这支部队能否有当年那支部队一半的战斗力!”施拉格自语道,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的他立即扫除杂念开端考虑如何打好他眼中的最后一战!“我们现在能立即投进的部队能有多少,我是说我们自己的军团,不包含土耳其人。”
“最多两个师,不超过3万部队,而且远程火炮和航空兵要限制应用,我们在和伊朗部队的交战中耗费的物质超过了限额的一倍以上。而且一部分运力还要来运送吕贝宁将军的波西米亚军团。所以补充速度很慢。空军方面也是一样,德国人配属给我们的航空燃油数目降落,而且各种库存配件耗费的也很快。”顾问想了想说道。固然奥匈军团雷厉行的解决了两个伊朗师,设备和职员丧失也不大,但是在弹药和物质方面的耗费却十分惊人,毕竟华夏也是给了伊朗人一些硬货的,再加上伊朗人的战斗意志也算说的过往,所以不想拿人命来赢的话,那么成功就只能用炮弹和物质堆出来了!固然奥匈军团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是也多少显出一些疲态,而更重要的是,华夏在南攻德国未果之后,已经将注意力转向了这个在背后下黑手的施拉格了!
“即使南线的德**团主力已经被重创,但是纸面上也有5个师的规模。想要一口吃掉并不现实,但是配合俄**团的话,重创甚至彻底击溃施拉格的奥匈军团却是可能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甲午之华夏新史 最新章节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目标奥匈军团(1/3),网址:https://www.1234u.net//17/17881/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