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出击(1/3)
作品:《甲午之华夏新史》“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里。◎,”陶振宇看了看即将下山的太阳不由的想起来自己故乡的一句俗语。这貌似是个好兆头,至少明天凌晨的能见度不会很高。看来景象部分的猜测还是比较正确的。不过要是在半夜里下一场大雨的话,对于本来夜间行军就走不爽利的勾拳战斗群来说那么尽对会带来很大影响。下雨会降低红外线大灯的效率,进而影响夜视效果,而且过多的泥浆和雨水对于娇贵的夜视设备本身就是一个寻衅。
“不管了,各部队筹备出发!”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陶振宇下达了出发命令后钻进了自己的指挥坦克。随后伴随着发动机的轰叫声,勾拳战斗群离开了逗留了近半个月的出发阵地,开端向着地位战场冲往。
就在陶振宇出发的同时,前线的德军和华夏部队正在休整。真正的战斗终于在华夏主防线上展开。已经没有多少纵深可退的华夏和渴看成功的德军在这条防线上厮杀了整整两天!在这次交战中,双方可谓是精锐齐出,火力全开的华夏一线部队的战斗力确实可怕,即使德国人拥有空中声援依然崩掉了牙齿!就连开端在前几天的战斗中无往而不胜的大纵深梯形方阵也不再那么管用了!
让我们把镜头回放到两天前,看看当时的战场情况。德国人对华夏打防御战的评价还是很高的,作为进攻方,克鲁格几乎做到了最好,他并没有急于对着眼前这道防线发动攻击。而是耐心的进行着筹备工作,大部分重炮离开了出发阵地向前移动了越10千米。以便能让170mm重炮能笼罩到对方防线后12千米的处所。这个间隔几乎接近榴弹炮射击的最大射程,假如华夏在这里安排炮兵的话。德国人的压抑火炮可以极大的降低对方的打击密度。
为了保证足够的火力持续性,德国人用了一天的时间来囤积弹药,每一门榴弹炮至少有3个基数的炮弹,而迫击炮更是高达4.5个基数。为了防止华夏可能的侧翼迂回打击,德国人还加强了两翼的防御气力。正面的坦克数目更是增长到了100辆左右,正面攻击宽度大约在1500米左右。如此的兵力密度和火力密度对于德国陆军来说也是第一次!但即使是这样,德军的攻击却异乎寻常的艰巨!
伴随着德国装甲部队的推动,后方的炮兵逐渐进进状态,所有火力点迅速被激活。他们根据前线视察哨和炮校机的指引对全部防线实行不间断的攻击。开端还算比较顺利,除了德国坦克成功的击溃了第一条堑壕的防御,步兵也开端下车,在各种轻重兵器的掩护下跳下壕沟清算残敌,宏大的德**团如同一柄利父一般切进华夏的防线。随着装甲部队的前移,对方后续声援火力也开端移动,他们按照先前的打算进进下一个发射阵地,交替掩护逐次向前推动。
进攻打到现在,固然坦克和步兵丧失的大了一些。但是总体而言还是在打算之中。而随后伴随着从西南方向涌现的石茶隼和狐蝠式战斗机的进场,情况开端产生了变更!正在低空回旋搜索着猎物的德国战斗机面对从高空咆哮而下的战斗机部队几乎毫无戒备,背对太阳进进战场的华夏机群依附阳光和云层的掩护成功的发动了偷袭,数架ju90和ju88型轰炸机还没反响过来就被密集的机炮摧毁。华夏派遣的飞机并未几,但是却成功的驱散了德国人的轰炸机群和炮校机!仅仅只是暂时驱离,对于华夏的回击也足够了!
从空中看往。可以明确的看到在华夏主阵地后方仿佛忽然从地里钻出来一般,涌现了大批轮式火箭炮。这些火箭炮搭载着24联装冰雹式火箭炮成为了华夏手中唯一可以再中间隔炮战中压倒对方的火力!德国人在装甲部队较为疲软的情况下完整是靠迫击炮和榴弹炮把火力密度堆上往的。那么假如能把这根火力支柱彻底摧毁的话。那么无疑即是打断了德国进攻部队的脊梁,固然德国远程火力可以再射程上压抑火箭炮。但是火箭炮开火时间本身就很短,而且还是机动火炮,德国炮校机有无法有效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匆促压抑的远程炮兵能有多大作用真是一个未知数,反正这些火箭炮造价也便宜,远低于身管火炮,丧失几辆也没啥大不了的。既然在射程上没上风,那么华夏决定用爆发火力压抑对手!
这是华夏自从设备火箭炮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攻击,彭毅集中了3个师半数以上的火箭炮投进这次回击,多达80多辆的各种火箭炮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按照事先标定的参照物对全部战场进行了一次笼罩,第一轮齐射打出的1500多发火箭弹只是一个开端,数百发火箭弹同时升空的壮观景象瞬间震动了战场上的双方部队,无数的火箭弹拖着火焰升上天空,火箭弹发射后掀起的烟尘将一个个炮兵阵地笼罩,按照一名华夏飞行员的话说,即使我们不对对方空军进行压抑,德国人想要攻击在如同在沙尘暴笼罩下的华夏火箭炮恐怕也不是那么轻易的事情。升上天空的火箭弹在空中划出一条精巧的弧线然后如同流星雨一般砸向了梯形阵中后部的德国声援炮兵和步兵群!
在数分钟内落下上千发炮弹对于没有足够装甲防护的单位尽对是灾难性的!由于前一段时间打的顺风顺水,华夏未几的几次火力反制都被德国炮兵和空军轻易压倒。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甲午之华夏新史 最新章节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出击(1/3),网址:https://www.1234u.net//17/17881/1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