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2/3)
作品:《俗世凡心》
“朱律师的专业是法律,术业有专攻,您自然是以法律方面的知识见长!”殷季恩很是善解人意地给朱东旭铺了一层软软的台阶。
“那倒也是!光背那些法律条都背得要吐血了,哪里还有精力背诗词呢!”朱东旭见季恩给他铺了台阶,立刻毫不犹豫地踩了上去,感觉别提多舒服了。
“廖律师,您能接着下去吗?我很想知道曾老丢这样一首诗出来给蒋思源的用意何在?”殷季晨忍不住催问道。
“这首诗的意思是想要弹出一首好曲子,手指和琴缺一不可——既要有会弹琴的手指,也要有一把有弦的琴,再怎么高明的手指也不可能在一块木头上弹拨出音律来。曾老是借着这首诗里所阐述的手指和琴的关系暗喻师生关系,意指师生关系也一样——想要教出一名好学生,不仅老师要好,学生也得是那块料才行!当然曾老也是借此诗表达他对大弟子的失望之情。”廖泊舟立刻做出了详细的解读。
“那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听完廖泊舟的解读大家又一次异口同声地追问道。
廖泊舟深吸了一口气接着道:“蒋思源拿着那首诗回家琢磨了好几天,一开始也是摸不着头脑,后来他也不知从谁那儿听了曾仪因为大弟子伤心成疾,以至足不出户在家休养了大半年的事。因为听了这件事,出身书香世家从酷爱诗词书画且聪明绝顶的蒋思源立刻悟出了这首诗的含义,于是马上做了一份答卷交送到了曾家,曾仪看了他的答卷之后就收下了他。蒋思源自打师从曾仪之后,进步飞速,一眨眼十年过去了,如今的蒋思源在书画界已颇具盛名。”
“那廖律师知不知道蒋思源在那份答卷上都写了什么?”殷季晨用幽静清雅的目光望着廖泊舟问。
“也是一首诗,不过是一首合成的诗!从一首古诗里摘了四句,然后在那四句后面又自创了两句!摘的那四句是——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廖泊舟回答。
“韦应物的《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殷季晨略显吃惊地问。
“正是!”廖泊舟确认道。
“还真是没有哪首诗比这首诗更合适作答了!后人本就常将这两首诗相提并论的!我应该想到的!”殷季晨一边若有所思一边自言自语。
“看来,季晨姐对诗词也很在行!”
“在行谈不上,略懂一点!对了,您刚才不是蒋思源还在后面加了两句吗?加了怎样的两句呢?”
“因缘际会状,何似师生情!”
“哥!你能不能解释一下啊!我怎么没听懂啊?”朱东旭听了前四句已经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等听完后两句便更糊涂了,于是好奇瞬间取代了失落占据了他的心情。
“摘的那四句诗的意思是流水和岩石的本性都是清净的,只有当二者彼此碰撞相互激荡时才能发出那种雷鸣般的声音响彻山谷。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与苏轼的《琴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最绝的是蒋思源自创的那两句诗——因缘际会状,何似师生情!他把跟老师的缘分比作水与石的相互激荡,寓意了他们师生二人一旦结缘必然会做出轰轰烈烈的事情!先不去管这两句诗是不是合辙押韵,单就气势而言真的是惊心动魄!曾仪正是被这种惊心动魄的气势打动了!如果蒋思源当时是二十八岁,而不是十八岁,写出这样两句诗或者还不足为奇,问题是他当时只有十八岁。”
“我的天啊,这个世界神人也太多了吧!还让不让人活了!”朱东旭情不自禁地慨叹道。
“是啊!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廖泊舟随即附和。
听了廖泊舟这话,大家都纷纷跟着慨叹了一回,又对蒋思源拜师的故事津津乐道了一番,然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席而去。
出了餐厅之后,大家一起来到餐厅外面的停车的地方,然后相互告别。
“跟你们兄弟两个在一起真是太愉快了,希望我们可以成为很亲密的朋友,那样我们就可以常来常往了!”殷季坤不禁由衷地对廖泊舟和朱东旭道。
“我们已经成为朋友了,亲密只是时间问题。”廖泊舟很坚定地回答。
“听你这么我就放心了!这明我们也给你们留下了好印象!”殷季坤笑着道。
“怎么是好印象呢?根本就是超好印象!”朱东旭忍不住插话道,想不到这句话又把季恩给逗笑了,不过季恩并没有笑出声来,只是在抿着嘴偷偷地笑,所以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这真是太好了!我相信我们很快还会再见面的,因为——我会极力制造这样的机会!”殷季坤不乏幽默地道。
“季坤,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我不想拖到下次见面的时候再问,我这个人是个急性子,我怕憋出病来!”朱东旭忽然转移了话题。
“呵呵,你问!” 殷季坤笑了,对朱东旭这个爱提问题的律师没有显出半点的不耐烦来。
“从早上开始到现在我一直在奇怪,你怎么会开雪佛兰的呢?你知道大陆的有钱人都开豪车吧,你又不是买不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俗世凡心 最新章节第三十二回(2/3),网址:https://www.1234u.net//19/1994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