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春笋(十二)(1/2)

作品:《南明靖江王

望着北海路桥腰斩了的股价,刘石头闷声不吭。作为价值投资者,他认为伏波港这样的优质资产注入,能让北海路桥变得极具投资价值,所以满仓了,买在比最高位稍低一些的位置。结果,证券司居然中止了资产注入,一个腰斩下来,十万两便只剩五万两。

“唉!”

走吧,亏掉一半;不走吧,有可能亏更多。一声长叹,左右为难。

刘石头舍不得那五万两,想再撑撑。股价便开始漫漫下跌,跌三天后涨一天,给人虚无缥缈的希望,然后便继续跌三天??股价跌至四折时,他有些顶不住了,想逃。结果又出现了短暂的回调,给了他一定的希望,接着便是铺天盖地的抛盘,直接将股价打压到二折。

最终,他崩溃了,仓惶割肉,十万两本金只余两万。

然后股价便一溜烟缓慢上涨了起来,每日涨不多,却日日涨不停。一直涨到下跌前的位置附近,方才停下震荡。

此时,江演和张恂、孙豹人已经达成了换股休战的协议,没人砸盘,自然上涨。身为局中人的刘石头却无从得知,望着仅剩的两万两本金喃喃自语:“价值投资,怎么今日不灵了哩?”

??

南京乾清宫,阴气沉沉。之所以阴,是因为皇帝的脸阴着,他老人家绷着脸,整座宫殿楞无一人敢说话。

“臣户部左侍郎蒋文德参见陛下”,殿内跪伏着一个六十岁左右的小老头儿。

“平身”。

老皇帝的声音很温和,“蒋卿,汝可知治国理政,何事最难?”

咦?圣上怎么问吾这个?在户部,吾分管铸币等金融类事务,莫非是想铸币?

蒋文德的眼睛滴溜溜一转,在皇帝面前露巧不如藏拙,答道:“臣以为,军国大事,莫过于军旅”。

老皇帝摇摇头,“纵然是千军万马,朕统之如臂使指,有何难哉?”

“莫非是吏治?”

“查考官员,自有有司,复何难哉?”

“臣愚钝,实不知陛下心中,何事最难?”

朱亨嘉叹了口气,“朕所忧者,一个‘钱’字耳!有钱万事通畅,无钱寸步难行”。

果然是要吾铸币!可这些年年年铸币印钱,若再加铸,恐怕物价高涨,百姓们受不了啊!

蒋文德额头冒汗,小心翼翼地禀道:“陛下,前段时间才刚铸了一批新钱。若再加铸,臣恐伤及民生”。

作为穿越者,滥印货币会造成通货膨胀、百姓生活水平下降的道理,朱亨嘉自然是懂的。

这两年,为了维护大明宝钞的信用,需要大量的银钱,一大批政策虽然能带来长期效益,但短斯却是要花钱的。比如,仅给里甲厢坊之长发俸禄一项,一年便要多花一百多万两;再比如,改革驿传、推行马政,鼓励民间养马,前几年投入的资金也不小。总之,桩桩件件都要花钱,国库及内帑都已见了底。

不过,朱亨嘉并未打算再铸币。币铸多了,物价便贵。他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激起民变。

听蒋文德如此说,笑了,“朕找蒋卿来非是为了铸币,而是想问问蒋卿,可否再发行两千万两‘昭信票’?”

“昭信票”类似于国债,当年打罗刹人时曾经发行过三批。当初百姓们在爱国主义感召下,踊跃认购,发行得很顺畅。可朝廷尝到甜头后,几乎年年都发,规模越来越大,渐渐地认购者便少了。于是户部只好以关税收入为抵押,让各大钱庄承销认购。

“陛下,‘昭信票’迟早是要还的,一旦延期,会伤及朝廷信誉。前番朝廷好不容易才将此前的‘昭信票’结清,此次发行两千万两,数额如此巨大,首先未必能全部发行的出去;其次就算发行出去,万一到期兑现不了,恐伤及朝廷体面”,蒋文德伏低了头。这是个妙人,每与皇帝意见相左,便会低头若受了委屈的新媳妇。

见他这副样子,老皇帝也觉得自己一下子发行两千万两,步子似乎迈得大了些,此前发行的八期,每期最高不过一千万两而已。

想了想,他开了金口,“汝说得亦有理,发行过多,怕闪着了腰,便先发行一千二百万两吧”。

“陛下圣明!”

“嗯,蒋卿,此次朕有个新想法,想与汝参详”。

??

次日,蒋文德来到了户部证券司衙门。听说上官来临,郎中尤侗、员外郎韩菼、杨雍建忙出迎。

“蒋公大驾光临,下官有失远迎”,尤侗乐呵呵地说。

“老尤,你我之间就不要弄这些虚礼了”,蒋文德呵呵一笑,“适才吾看了看,汝这里好生兴旺,证券交易大厅里人山人海呢”。

“此皆圣上决策英明,蒋公您领导有方??”,尤侗的马屁张口就来,滔滔如黄河之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明靖江王 最新章节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春笋(十二)(1/2),网址:https://www.x69zw.org//197/197241/1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