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八章 宣慰(1/3)
作品:《南明靖江王》撤到河阳后,沙定洲重整兵马,修砌城墙,准备再战。>
谋士汤嘉宾献策:“总府,事急矣!可派人去清国、丽江木氏、安南国处求援”。>
沙定洲沉吟了一下:“去清国求援万万不可。清囯和吾云南不接壤,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会激怒大明,全力攻吾。木懿和安南国这两处,倒是可以试试”。>
别看沙定洲赶跑了黔国公沐天波,但他只想取代黔国公,称霸云南,并不敢真的叛明自立。所以他控制了昆明以后,第一件事就是上疏给隆武帝表忠心,反诬沐天波造反。沙定洲还报着实在打不过就投降的心思。叛而复降这种事,云南的土司经常干。降了清,可就没退路了。>
汤嘉宾又道:“总府,何不试着发檄文给三宣六慰,让他们派兵助战?”>
沙定洲皱了皱眉,苦笑:“那些蛮夷,大明朝都调不动,吾哪有那本事,征调他们!”>
明朝时期,云南省地域广阔,最盛时是后世云南省面积的近四倍。>
地大物博,自然土司众多。>
云南的土司分两种,一种是位于云南腹心地区,汉化程度高的土司,如丽江的木懿(纳西族)、元江的那嵩(傣族)、王弄的沙定洲(倮倮族)等;另一种是比较偏远、汉化程度较低的土司,最有名的是三宣抚使司、六宣慰使司,号称“三宣六慰”。>
别看沙定洲造了大明朝的反,但人家汉化程度很高。他老爹沙源,对大明朝一向恭顺,从小就请了先生教沙定洲学习经史子集。>
这位沙总府不得了,生来聪慧过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从外表上看,比大儒还像大儒。>
其实不光老沙家,倮倮族三雄,个个都深受汉文化熏陶。鞑虏入侵,宁州禄氏的禄洪,赤胆忠心,带着三千倮倮精兵去北京保卫崇祯帝。朝廷派官员接待他,禄洪的一应礼仪,十分周全,比大明的正式官员还精通。搞得兵部的官员惊叹:“这哪里是什么土官,分明是朝廷的命官!”阿迷州的老普家,世世代代都做大明的武官,普名声更是在军中长大。>
此外,元江的那嵩,对大明朝忠心耿耿,历史上曾被永历帝授为云南巡抚。>
丽江府的老木家,更是了不得,接受汉文化最早。史称:“云南诸土司,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老木家和宁州禄氏一样,被太祖朱元璋赐汉姓:“木”,世世代代统治云南丽江府及周边部分地区。>
明初时,丽江木氏、蒙化左氏、元江那氏,并称云南三大土司。后来,蒙化左氏被大明朝改土归流,丽江木氏、元江那氏留存下来。>
后世有一部电视剧《木府风云》,讲的就是老木家的事。>
老木家不仅辖区辽阔,还巨有钱。领地内有银矿、金矿和盐矿。为了钱,他们家历史上经常和北方的吐蕃打仗,争夺金矿、盐矿。>
论实力,老木家不在沙定洲之下,地大物博、富冠诸土司。可为什么不能像沙定洲一样,称雄云南呢?>
太有钱造成的。>
人家家里有矿,家大业大的,怕惹祸。谁得势,听谁的。大明朝强大,老木家积极向朝廷捐饷银、战马,派土兵帮助大明征战;沙定洲打下昆明,老木家遣使修好;历史上清朝杀来了,老木家二话不说就降了清。你们谁当皇帝,我都服,只要平平安安地发大财便好。>
因为自身汉化程度高,沙定洲的内心深处是瞧不起那些位置偏远、汉化程度低的土司的。什么“三宣六慰”,在总府沙大人眼里不过是些蛮夷。>
不过如今形势紧迫,他也只好低下高贵的头颅,死马当活马医,向自己瞧不起的蛮夷们求援。>
??>
云南的“三宣六慰”,历史发烧友们不愿意提,或者说不忍提。嗟乎!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大云南,后世仅余三十九万矣!>
“三宣六慰”,同文同种,皆是百夷族(傣族)。>
三宣指的是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六慰指的是车里军民宣慰使司、缅甸军民宣慰使司、木邦军民宣慰使司、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孟养军民宣慰使司、老挝军民宣慰使司。>
明朝的宣抚使是从四品,宣慰使是从三品。>
表面上,“三宣六慰”属兵部管辖。实际上人家各有土兵,形同一个个独立王国。大明朝只能做到,让宣抚使、宣慰使定期朝贡,按年交纳定额赋税,称为差发,战时供朝廷征调而已。>
不过“三宣六慰”的设立,还是有好处的。以土司治土民,借助传统势力,控制边远地区,让大云南的领土面积高达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
“三宣”中的第一宣,乃是南甸宣抚司,辖地东至腾冲小龙川寨,南至于崖,西至木邦孟木寨,北至腾冲。南甸刀氏(百夷族无姓,刀其实是一种贵族等级官名),号称“十司领袖”。此时,上任宣抚使刀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明靖江王 最新章节一百一十八章 宣慰(1/3),网址:https://www.x69zw.org//197/197241/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