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晋陕(2/3)
作品:《南明靖江王》,指的是李建泰和李虞夔。>
李建泰,字复余,山西曲沃人,天启五年进士,崇祯朝东阁大学士。史称“风骨峭拔”、“性情慷慨”,不过也仅限于嘴巴上。>
他和姜镶一样,闯来降闯、清来降清。>
李闯攻陷太原后,崇祯帝问谁敢督师剿贼,没有大臣敢应声,李率泰慷慨请命。>
结果到了保定附近,发现闯军势大,吓得逡巡不前,后来干脆降了李闯。清军打过来,又降了清。只要有官做,降谁都行。>
降清后,他被召为内院大学士,不久后政治斗争失败,被罢官。>
没官做了,李大学士很生气。还是大明好啊!想要反清复明。>
李虞夔,字一甫,号和廷,山西平陆人,天启二年进士,曾任宁夏巡抚。>
他是个好官,任内平反了不少冤案,百姓称颂他是“阎罗包老”,有的还给他建生祠。>
李巡抚和李大学士一样,想要恢复大明的天。>
??>
大同总兵府内,姜镶、姜琳(姜镶兄)、姜有光、李建泰、李虞夔商议此事。>
“大帅,来者不善,清廷绝对是冲着您来的”,李建泰一本正经地说道。>
“是啊,小小的二楚虎尔,哪用得着四位藩王齐至?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李虞夔也说道。>
姜镶悠悠叹道:“本帅已将兵权交出去了,难道清廷还不放过吾吗?”>
“唉!怪只怪大帅您,曾经拥立过枣强王,犯了多尔衮的忌讳”。>
“现在金声恒、李成栋皆反,多尔衮担心您也学他们,所以才派四王带这么多兵马过来。他们一进大同,第一件事肯定是收拾大帅您啊!”>
众人七嘴八舌,中心思想却很统一:清军是冲着姜大帅来的,马上人头不保了。>
“三弟,清廷不给咱活路,索性反了吧!”>
“三哥,再不动手,咱们全家的命就没了”。>
“大帅,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啊!”>
见众人皆劝自己反,姜镶点点头,蓦地,又悠悠一叹:“可那耿焞、吴惟华皆在城内。此二人可不好对付呀!”>
宣大总督耿焞、山陕招抚吴惟华二人,处处与姜镶作对,将大同驻军控制得死死的。>
“无妨”,李建泰微微一笑,“十二月初三,是验收草料的日子,二贼要离城去城外军营验草。可选那时下手”。>
姜镶还是有一点犹豫:“就算起义成功,四王大兵杀到,奈何?”>
李建泰慷慨激昂道:“如今天下皆反,虏廷又在山西征重税养兵,晋人皆怨之。您若起兵,必然从者云集,何惧四王?吾愿去曲沃老家起兵,响应大帅”。>
李虞夔亦道:“吾也回平陆老家起兵,为大帅后援”。>
姜镶大喜:“太好了!有二公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
十二月初三日,宣大总督耿焞出城验草,出发前,忽然有些心悸不宁,不会有什么祸事吧?>
一会儿,耿焞笑了。“子不语怪力乱神”,自己这是怎么了?>
遂出城前往军营。>
他刚一走,姜镶便击鼓聚将。>
“咚,咚,咚”>
诸将随鼓声,进入军营大帐内,立即觉得气氛不对。>
姜镶按剑而立,姜琳、姜有光带着亲兵,入狼似虎。>
“鞑虏窃踞神州,百姓苦之久矣!吾愿率汝等易冠服、复大明,汝等可愿从吾?”>
姜镶虽被解除了兵权,但大同驻军皆其旧部,自然齐声称愿意。>
于是,姜镶紧闭城门,下令“易冠服”,自称大将军,公开树起了反清的旗帜。>
宣大总督府门前,部将杨振威禀告。>
“大帅,伪总餐耿焞家眷已全部押到”。>
姜镶看着门前跪下的这几十口人,心里快意无比。降清后,自己可没少受耿焞等人的鸟气。>
“耿焞啊耿焞,汝也有今天!”>
姜大帅在耿焞小儿子的脸蛋上,恶狠狠地捏了一把,对杨振威下令道:“一个不留,统统杀了!”>
??>
山西反清总盟主姜镶一反,全省震动。天下苦鞑久矣!响应者比比皆是。>
李建泰在曲沃起兵,还劝降了翼城。>
李虞夔在平陆招募义勇,收复潼关及蒲、解二州。>
晋西北,明朝旧将万练占领偏关,先后攻陷宁武、岢岚、保德。姜镶委任万练为偏关道。>
晋中,明朝旧将刘迁,攻下雁门关、代州、繁峙、五台,威逼太原,被姜镶任为左大将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明靖江王 最新章节第一百五十二章 晋陕(2/3),网址:https://www.x69zw.org//197/197241/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