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辽东(八)(1/2)
作品:《南明靖江王》“大帅,城上挂起了降旗”,杨怀正欲下令攻城,部下来报。>
“降旗?”>
杨怀端着千里镜一看,城上一根大旗杆,卷着白布,晃来晃去。>
须臾,城门开了,马思文身着棉甲,反剪双手,背着几根树枝走出。>
杨怀愕然,这是做甚?负荆请罪?想了想道:“将那虏将带过来”。>
“罪将马思文,愿率部归明”,此时的马思文丝毫没有其父所说的“性情刚烈、敏于军事”的样子,往地上一跪,耷拉个脑袋,垂头丧气地请降。>
“汝在清廷做何官?”>
“末将惭愧,被虏廷任为梅勒章京一职”。>
杨怀一听,这官不小,相当于大明的副将,千金市马骨,自己带的兵马少,得对这些降将好些,以便瓦解鞑子。>
和颜悦色地扶起马思文,“马将军弃暗投明,善莫大焉。圣上的《奉天讨虏檄》写的明白,倘有屈节事虏,又幡然悔悟者,皆赦其罪。将军放心,本帅当上报兵部,原职留任”。>
“多谢大帅”,马思文一听此言,方才把心放到了肚子里。历来降将为了获得新主子信任,往往比旧将还好用。当下说道:“末将愿为大帅劝降镇江守军”。>
“哦,马将军与镇江守将有旧?”>
“禀大帅,镇江守将乃是末将之父马光远”。>
“哈哈哈”,杨怀开怀大笑,“马将军若能劝降汝父归顺,当为首功!”>
??>
镇江堡城头,清一等昂邦章京马光远遥望着南边的小城,此时已经听不到炮声和厮杀声,看来凶多吉少。>
“文儿”,马光远老泪纵横。>
自己的儿子,自己最清楚,生性怯懦,平素连只鸡都不敢杀。之所以诓顺治帝说儿子是将才,主要是自己年事已高,成年的儿子只有这一个,担心马家后继无人。不趁着自己还活着,把儿子提拔上去,将来这一大家子人靠谁?>
谁料刚把儿子提成梅勒章京,该死的明军就打过来了!此时,小城的厮杀已经停息,估计已被攻下,“文儿,为父一定多杀几个明军,为汝报仇”,马光远以为儿子已经阵亡,恨得咬牙切齿。>
说实话,马光远对光武帝还是挺佩服的。这位陛下好气魄,一边渡江北上,一边竟然敢派兵马到辽东来。>
时机选得好啊!>
此时辽东的精兵,要么南下抵抗光武帝;要么北上抗击罗刹人。除了关外三京、义州尚有些精兵外,剩下的兵马看着不少,却大多是些旗丁,并非真正的旗兵。>
各旗的兵额皆有定制,一户之家,有时会出现老大、老二是“兵”,老三、老四为“丁”的情况。老三、老四若想成为“兵”,须得老大、老二战死了才行。满蒙八旗的兵额多,人口少,战争伤亡大,这种情况不常见,基本上成年男子,皆能为兵;可汉军旗就不同了,清廷给汉军旗的兵额本来就少,人口又多,这种情况十分常见。>
不过这几年,战争伤亡太大,为了弥补人口不足,清廷大力扩编八旗汉军,大量汉人旗丁成了战兵。>
马光远部五千正蓝旗汉军,老兵不过数百,其余皆是普通旗丁临时征招而来,战斗力远没有以前的八旗兵高。不过此时入关不过十一年,武风尚盛,旗丁们平时也会时不时地习练武艺,比平常丁壮还是强上不少。>
马光远是老将,一听小城传来炮声,即刻便令人在叆河靠镇江段沉了几十艘船,堵塞航道,不让明军战船通过。又带着城里的三千汉军旗,强征城内的百姓上城协守。>
风烟滚滚,大军如潮。>
清军沉船堵死了叆河,明军便从陆路上来,军旗一杆杆。遮天蔽日,连绵十里。>
马光远是老将,一数明军的旗帜,不由得心里一沉,明军至少有三、四万,十倍于己啊!>
“父帅”,正观察着,忽有一骑驰至城下,冲自己大喊,正是自己的儿子马思文。>
“文儿,汝还活着?”>
马光远又惊又喜。>
“父帅”,马思文脸一红,说道:“儿子已经归顺了大明,明军势大,父亲切勿做无用之抵抗,赶紧献城归顺吧!”>
“什么!”>
马光远先是一惊,后又勃然大怒,“小畜牲,皇上对吾马家有天高地厚之恩,汝怎敢卖主求荣?”>
“父帅,吾等皆是汉人,您以前亦是大明建昌参将。若说主,大明皇帝才是吾等之主。儿身为汉人,恢复汉家衣冠。谈何卖主求荣?且百年之后,父亲拖着金钱鼠尾,如何见祖宗?”>
闻此言,马光远一时语塞。>
当年,他曾为明建昌参将,清军攻陷永平,不得已降了清。一开始,只是迫于势而降。不料那皇太极雄才大略,极会笼络人心。一见自己,亲热得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明靖江王 最新章节第四百二十四章 辽东(八)(1/2),网址:https://www.x69zw.org//197/19724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