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储君(1/2)
作品:《南明靖江王》南京宫城内的文华殿,大明皇太子读书的地方,春、秋两季,皇帝也在此听讲学。>
不过,此时的大明光武皇帝可没空听讲学,他正在北伐的途中。>
父亲打父亲的仗,儿子念儿子的书。>
对儿子们的教育,老父亲是极上心的。朱亨嘉亲自为皇子们挑选了师傅,尤其是对皇太子朱若极,更是一口气选了关守箴、孙金鼎、何吾驺、郑封、郭之奇、严天凤、孙广威七位师傅,教授文韬武略、弓马骑射,此外尚有东宫侍读、侍讲十余人。>
大明的皇子们,以前皆在文华殿、文华后殿读书;后来,将皇太子和其他皇子分开,皇太子在文华殿,其他皇子在皇极门(奉天门)外的书堂读书;崇祯皇帝可怜,文华殿损坏,没银子修,干脆让皇太子和其他皇子一起,在端敬殿读书。>
朱亨嘉觉得,让儿子们在一起读书,可以促进兄弟们的感情和睦。最是无情帝王家!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将来发生手足相残的惨剧。于是,大笔一挥,将皇太子朱若极、翼王朱若登、豫王朱若峰,统统安排在文华殿读书。>
朱若极今年刚刚十五岁,大明祖制,皇子们这个年龄,必须去藩地就藩,不过,他是太子,可以一直待在东宫。朱若登比朱若峰大几个月,今年都是九岁,正是顽皮爱闹的年纪。>
文华殿内,皇太子的老师、左都御史郭之奇正威风凛凛地考问着学生功课。太子的老师众多,如关守箴、孙金鼎等,个个皆是人精,授课时无不小心呵护,千方百计和储君搞好关系。唯这郭师傅,是个不开窍的,坚持师道尊严,授课极其严厉,布置的功课,若不满意,轻则训诫,重则用戒尺打手心。皇子们都很怕他。>
“殿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此句何解呀?”郭之奇严肃地看着皇太子朱若极。>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使内心安定;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
朱若极不慌不忙地回答。>
郭之奇心内一喜,太子殿下如此聪慧,实乃国家之福!嗯,可以再讲些更高深的。>
心里虽然喜欢,郭师傅的脸上却是一脸严肃,严师出高徒,教育储君得板着脸教。>
他见翼王朱若登、豫王朱若峰年纪尚小,听不懂,先让二王抄写《论语》,然后又对朱若极讲起了《尚书》。>
“古者伏栖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百篇之义,世莫得闻”??>
郭师傅滔滔不绝,一讲便是大半个时辰。然后,让皇子们课间休息两刻钟。>
朱若极三兄弟如蒙大赦,出殿玩耍了起来。>
朱若登令内侍取出了一古朴的葫芦罐,内有一只蟋蟀,金翅长须,全身青黑,头部微有些红,“三弟,予新得一只红头大将军,定要胜过汝那青项狮子王”。>
朱若峰嘻笑道:“二哥莫吹牛,予那青项狮子王可是绝品,想胜它,难”,令人取出一个泥钵,内有一虫,个大、项青、白麻头”。>
监局的内侍将两只蟋蟀放入斗盆,二虫一搭牙,他便唤了一声“搭牙”,意思是比赛开始。>
好虫!好斗!>
两只虫儿皆凶悍之虫,不须尖草撩拨,便斗了起来。>
“好!”>
“咬它!”>
朱若登和朱若峰兴奋得小脸通红。>
朱若极见两位弟弟玩得欢,令人取来纸笔,画起了《斗蟋蟀图》。他于丹青之道极有天赋,暗中从司礼监秉笔太监何亮处,学了画技。另一个时空,朱亨嘉在广西起兵失败,正是这何亮抱着四岁的小王子朱若极,逃入深山古寺,出了家,长大以后,朱若极号苦瓜和尚,成了有名的大画家。如今,朱亨嘉起兵成功了,大明少了个画家朱若极,多了个皇太子朱若极。>
玩这种事,最耗时。两刻钟很快过去了,见学生们未归,郭之奇出殿寻找,一瞅,直气得浑身发抖。>
“荒唐,胡闹!”>
郭师傅取出了一根两指阔的竹板,三位皇子吓得一颤。众位师傅中,郭师傅的戒尺最简陋,就是一根竹板,但人家真敢打。>
“殿下们可知,此乃亡国之戏?南宋宰相贾似道好此道,南宋亡了。我大明宣宗皇帝令各地进贡蟋蟀,民谣曰‘蟋蟀瞿瞿叫,宣德皇帝要‘,致使先帝英名受损。老臣今日不得不惩戒殿下们,把手伸出来吧”。>
一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明靖江王 最新章节第四百六十章 储君(1/2),网址:https://www.x69zw.org//197/197241/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