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山西(一)(1/2)
作品:《南明靖江王》山西大同府阳和卫,清宣大总督马鸣佩焦灼地在总督衙门内踱着步,忽然停下问左右:“可有安阳的军报?”>
“禀督宪,陈副将、张副将的军报上说正在攻打安阳,安阳城坚,一时打不下来”。>
“陈元、张恩达这两个蠢才,安阳并无明军主力,居然打了这么久都打不下来”,一向温和的马鸣佩,气得骂起了蠢才,停了停,又道:“若有安阳来的军报,速报于本督”。>
“嗻!”>
“军报!”>
话音刚落,又有军报传来。>
马鸣佩心里一喜,莫非是陈元、张恩达攻下了安阳?问道:“可是安阳来的军报?”>
“禀督宪,归化城将军鄂硕、平阳总兵刘武急报,明军范友贤部已经进入了平阳府,连陷吉州、乡宁、太平,逼近襄陵”。>
??>
范友贤、李定国率五万大军进入了平阳府。>
一路上攻城拔寨,连取三县,逼近了襄陵。之所以这么顺利,是因为吉州、乡宁、太平都只有些守备营,没有战兵。直到襄陵,才遇到像样的抵抗。>
襄陵乃春秋时晋襄公陵墓所在地,晋襄公温文尔雅,善纳箴言,继承了晋文公的覇业,堪称一代贤君。>
大战,打扰了贤君的陵寝。>
随着范友贤一声令下,彭明扬、陈豹、杨秉胤、杨先柱四面攻城。>
清军游击赵良栋拼死抵抗,他的部下只有三千,但却多次镇压过义军,打过大仗,十分精锐。襄陵东面又紧挨着汾水,大军施展不开。明军只能强攻南、北、西三面。>
小小的襄陵,耽搁了明军五天。>
第五天城破了,赵良栋打开东门,乘小舟欲渡汾水逃生。>
“狗汉奸,纳命来!”>
一声大喝,一艘小船划来,船头立着一将,面如黑炭,乃是明总兵李占春。>
他取出弓,“嗖”的一箭射向赵良栋,被赵良栋躲开。>
“给我射”,李占春大怒,身边的十余名亲兵齐放箭,赵良栋身中数箭,落水而亡。>
一百多艘明军小船游弋在汾水,清扫着漏网之鱼。>
入晋的首场大战,襄陵之战结束了,明军全歼了三千守军。>
??>
接着越过汾水,挺进至平阳府治临汾附近。>
临汾城位于汾水、潏水交叉处,属人字形地形,东、西、北三面环水,只有南面的明德门、东面的武定门适合进攻,西面的和义门、北面的镇朔门,大军施展不开。>
城里,归化城将军董鄂·鄂硕和总兵刘武商量御敌之策。>
“刘总镇,我部是骑兵,适合野战;汝部是步兵,适合守城。不如汝据城而守,吾率骑兵在野外扎营,骚扰明军。如何?”>
鄂硕是顺治帝的老泰山,刘武焉敢不从,当下应允。刘武率一万七千多步兵守城,鄂硕率一万六千骑兵在城外驻扎。>
“大将军,前面就是临汾了,城外发现清军骑兵踪迹,哨探报于平虏大将军范友贤。>
范友贤一听便皱了眉,他是老将,深知骑兵的难缠。他们可以四处骚扰正在攻城的部队,还可以袭击进攻方的粮道。他追你,一追一个准;你追他,两条腿跑不过四条腿。>
“大将军,明日攻城时,可将各攻城军队分成两部,一部攻城,另一部防范敌人骑兵”,李定国建议道。>
范友贤想了想,称善。>
次日,范友贤令彭明扬部攻明徳门、陈豹部掩护;杨秉胤部攻武定门,周世民部掩护;又令李占春部监视和义门、杨先柱部监视镇朔门。>
炮声隆隆,烟尘滚滚,临汾之战打响了。>
城上箭如雨下,铳弹与礌石横飞;城下车辆云集,战兵如蚁。仗打得如火如荼。>
城外某山头上,鄂硕端着千里镜观察,发现城上渐渐支持不住了,不由焦急。>
“骑兵突击”,他下达了将令。>
“哒~哒~哒~”>
咯尔咯右翼旗的旗主本塔尔和四子王旗的旗主鄂木布的三千骑为第一阵;乌拉特前、中、后三旗旗主图巴、谔班、巴克巴海的三千骑为第二阵;土默特左翼旗都统古禄格的三千骑为第三阵;土默特右翼旗都统托博克的三千骑为第四阵;鄂硕的三千亲兵为第五阵,五道狂潮冲向明德门。>
“竖枪!弓箭手,射!”>
掩护明徳门的明总兵陈豹大喜,他是朱亨嘉的亲卫出身,善使一根大殳(狼牙棒),有万夫不挡之勇。此次奉命掩护彭明扬部攻城,以为无仗可打。不料竟来了清军骑兵,这可太好了,有战功立了!>
“嗖嗖嗖嗖嗖!”>
箭如雨下,射倒一地清骑。>
陈豹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明靖江王 最新章节第五百二十四章 山西(一)(1/2),网址:https://www.x69zw.org//197/197241/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