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父子(一)(1/2)
作品:《南明靖江王》“好,胡执恭、管嗣裘干得好!朕要重赏他们!”>
八百里加急传来消息:阿旺罗桑嘉措乖乖就范了,正往南京而来。朱亨嘉龙颜大悦,连夸胡执恭、管嗣裘会办事。>
猛虎离山,蛟龙脱海,便不足惧了。>
不过,为了笼络雪域民心,面子工程还是要做的。听说当年这位大和尚去北京朝拜顺治帝,顺治帝专门为他修了双黄寺,供他居住、传法、讲经。嗯,朕也给他修双黄寺,一东一西,两座寺庙,让他好生地替朕讲经。地址嘛,就选在南京太平门内。太平,太平,天下太平。>
为了向世人表明自己求佛似渴、期盼上师早日来京的心情,朱亨嘉写了首诗给阿旺罗桑嘉措,好巧不巧的,明发了邸报,让世人都知道此事。>
《盼僧至金陵》>
上师随缘来,奔波万里行。>
路遥雪域远,云低法舟轻。>
大江通禅寂,金陵闻梵音。>
人生一灯塔,照得朕眼明。>
阿旺罗桑嘉措还在前往南京的路上,便收到了光武帝令人快马送来的这首诗。不禁苦笑,陛下啊陛下,您既然想演戏,小僧便陪您一起演。>
刷刷挥笔,回了首诗给朱亨嘉:>
《入金陵报圣主》>
天子圣恩广,雪域召小僧。>
入京寻知己,何惧路千层。>
夜深人不寐,对月倚枯藤。>
且抛爱与憎,万象皆微尘。>
表面上看,两个人眉来眼去、暗送秋波,关系好得不得了。实际上,阿旺罗桑嘉措被朱亨嘉掌控在南京城内,终生无法离开南京。>
??>
当年,朱亨嘉交待给胡执恭两件事:其一、逼阿旺罗桑嘉措来南京做人质,不对,弘扬佛法;其二、取得和硕特部余孽多尔济的人头。>
第一件事,胡执恭办成了,办得很漂亮;第二件事,迟迟没有眉目,多尔济的人头依然在多尔济的脖子上好好的。>
这多尔济可是和硕特汗国的副汗,一向足智多谋,在和硕特部民中极有威望。他不死,必有后患。>
光武帝是千古圣君,圣君做事,大多狠辣,讲究的便是斩草除根、不留后患。于是,再次派人传谕胡执恭:“朕闻胡酋多尔济逃至哈密。此人颇有些能耐,不除,恐贻后患。卿当为朕除之”。>
一见光武帝的指示,胡执恭不由得头大。他其实已经尽力了。为了取得多尔济之头,他对哈密王木罕买提夏软硬兼施。一面派总兵胡国柱、副将坚参南哈聚兵一万与哈密边境,施加压力;一面遣使劝说木罕买提夏尽早献上多尔济之头,以免伤了和气。>
奈何这木罕买提夏,吃了秤砣了,一口咬定多尔济不在哈密。>
胡执恭无奈,只得命令胡国柱不断地在边境制造摩擦,向哈密王秀肌肉。>
哈密王府,装饰典雅。议事堂内,一名神采奕奕、俊朗刚毅的青年端坐在正中,浑身上下,充满了贵气。>
“王子,刚得到消息,明军忽然出动,收割了大河木城外的庄稼;他们的一队骑兵闯入了拉甫乔克城,杀死了我军三人。您得拿个主意呀,这样下去,百姓们都不敢出城了”,哈密王木罕买提夏恭恭敬敬地向青年禀报。>
哈密隶属于叶尔羌汗国,这青年乃是叶尔羌阿布都拉哈汗的儿子尤勒巴尔斯。>
叶尔羌汗国的阿布都拉哈汗,一代天骄,武功赫赫,号称叶尔羌汗国的“中兴之主”。>
此人年轻时,只是叶尔羌汗国吐鲁番察力失一带的一个小势力,不畏艰难、东征西讨,在和卓沙迪和一些异密的支持下,于崇祯九年(1636年)重新统一了汗国,登上了大汗之位。>
然而久经战乱的汗国汗权衰落,各地诸侯拥兵自重、豪强重臣依势肆行、宗教势力操纵政务,已经成了习惯。这位大汗不吃这一套,一继位就极有魄力地调配中央和地方的官员,放逐了一批前朝显贵。有人不服,不服便杀。在喀什噶尔处死了反对自己的反对派首领二百多名,在叶尔羌也处死了百人。血淋淋的屠刀,稳住了自己的汗位。>
然后,伟大的阿布都拉哈汗开始征讨周边国家和部族,扩张自己的势力,在阿克赛拉击败了宿敌吉利吉思人,稳定了汗国西北部边境。不过,这位大汗喜欢抢掠,对外远征只侧重于抢夺奴隶财帛,对被征服地并未设官长期治理,因而虽然打了不少胜仗,却未能扩大汗国的版图、增强汗国的国力。>
如今,伟大的阿布都拉哈汗老了,处境不妙,内外交困。>
在外部,他遇到了劲敌准噶尔汗国。准噶尔部的珲台吉僧格,亦是一代雄主。他在父亲死后,压服诸兄弟、控制了天山以北各部落,然后不断入侵天山以南地区,深入克里雅(今于田县)一带。阿布都拉哈汗率大军征讨,结果惨败于尤勒都斯草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明靖江王 最新章节第六百二十章 父子(一)(1/2),网址:https://www.x69zw.org//197/197241/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