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青州灾起,太子定计(1/2)
作品:《聊斋:我竟成了普渡慈航》青州千里之地,整整六个月,滴雨未下。>
田野间,禾苗干枯,不见半点新绿,连田边的小河都已经断流,露出干枯的河床,山野中,所有的树皮都被啃光。>
官道上,一群饥民拖家带口,不断游荡,他们个个都是面黄肌瘦,皮包骨头,双目无神,死气沉沉,犹如行尸走肉,孤魂野鬼。>
行走路上,时不时有人倒下,再也没能站起来。>
一场大旱,席卷了整个青州,一开始,还有官府组织道士祭天祈雨,但几场下来,青州之地的水汽都被耗光了,即使祈雨之术再高明,也求不来一滴雨。>
大周官府调集人力物资救灾,以工代赈,救济百姓。>
起初两个月,还没闹出什么大乱子,可到了第三个月,上千万的百姓没了粮食收成,这是一笔极大的消耗。>
按理说,大周朝定鼎天下,承平已久,是不缺钱粮的。只可惜,国有硕鼠,青州原本贮藏的粮食都被官员联合世家们倒卖一空,留下一座座空仓。>
而救济百姓的粮食也被救灾的官员们上下其手,贪墨无数,到了第三个月,就算是朝廷调集两京十六道的物资救灾也是有力未逮。>
因为,上千万的灾民,再多的粮食都不够,青州就像是无底洞一样,每天都要消耗无数钱粮。>
天下,不仅仅只有青州,这样救灾,绝对会将朝廷拖入泥潭。>
即使是朝廷救灾,青州百姓一样是损失惨重,每天都有无数人丧生,大灾爆发,诞生了妖鬼阴邪作乱,让青州之地更加混乱不堪。>
几个月以来,朝廷为了这件事忙的是焦头烂额,连党争都停下来了。>
之前,局势尚且安好,没出什么大乱子。但现在,随着大旱越来越严重,朝廷消耗过度,也有些供养不足。>
这下子,终于出事了。>
因为贪官作乱,救灾的粮食被贪墨,以砂石,糟糠充数,逼得百姓不得不冲击官府,那些贪官们当场被打死,城里的世家大户也被搜刮一空。>
这下子,那些灾民走投无路,揭竿而起,愈演愈烈,半个月的时间,已经汇聚几十万灾民造反,攻破了数处郡城,眼看着,整个青州就要沦为战火之地。>
此时,很快传到了京城,顿时朝野震荡,议论纷纷。>
有人主张安抚,有人主张调动大军平叛,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服谁,吵得是不可开交。>
深夜,太子府邸。>
房内,灯火通明,青铜兽首香炉之中焚着清香,片若烟云,令人心旷神怡,所有的杂念一扫而空。>
太子李贤正伏在案牍之上,手里捧着一卷书。只是,他虽然在看书,但实际上却是目光游离,并未将心思放在书本上。>
眨眼间,已经过去一年半了,马上就两年了啊。>
李贤幽幽一叹,合上书本,走到窗前,望着天空的明月,心中升起了淡淡的愁绪。>
他已经六十二岁了。>
人生能有几个六十二?>
他来到书架前,将上面的铜镜拿下,镜面上,是一张五官棱正的面孔,眼角布满了鱼尾纹,两鬓的发色尽数化白,眉宇间浮现着淡淡的忧色。>
两年前,他听从苏铭的话,认为父皇还撑得住,没有妄动,果不其然,一场大病下来,父皇虽然久在病榻,但身体无恙。>
而在父皇大病之时蠢蠢欲动,安插心腹的齐王则是被父皇训斥,手下的势力也损失了许多。>
这,更让他不敢妄动,越发低调起来。>
眼看着两年之期就要到了,而他却越来越老,身体越来越差,这不免让他有了焦急之感。而这次青州大旱,灾民造反让他意识到,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吱呀!”>
房门缓缓打开,一个中年文士走进屋内,他摇着羽扇,不徐不疾,自有一番气度。>
进屋之后,他先朝李贤行了一礼,然后问道,“殿下深夜召集,有何要事?”>
“先生,这次青州大乱,波及甚广,朝廷也是焦头烂额,毫无头绪,我们该如何行事?”李贤来到窗边的木榻上,沏了两杯茶。>
茶香袅袅,沁人心脾,但中年文士却丝毫未动,而是眉头微皱,陷入沉思,他在想,青州大乱,这件事与太子有什么联系。>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李贤并未说话,而是不紧不慢的品着香茗,没有半分焦急。>
片刻之后,他拿起案上的清茶,轻饮一口,茶水入嘴,唇齿生香,随后他露出一丝笑意,看着太子,缓缓开口道,“殿下,是想在这次灾民叛乱的事情上做文章?”>
闻言,李贤面上露出一丝惊愕,随即化作笑意,“不愧是孤的智囊,一点就透。”>
“你说的不错,孤正是要在这次叛乱上做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聊斋:我竟成了普渡慈航 最新章节第一百一十七章 青州灾起,太子定计(1/2),网址:https://www.1234u.net//201/201303/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