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章:水透石(1/2)

作品:《秘宝寻踪

根据冯叔的说法,我现在已经突破了恐惧心这道门槛,是时候真正去锻炼走山了。

而他给我选的地点就是这山洞所在山头的后山。

看我拿起手电,他告诉我,憋宝人走山不能依赖手电筒,毕竟在枝叶繁茂的地方,手电筒的光源局限性太大。

我问他该用什么时,他告诉我,用灯笼,就是古代巡街打更手里提的那种气死风灯。

可是我也没灯笼啊,一脸无奈的看着冯叔,而他也是指向了洞口左侧的石壁。

万万没想到,冯叔居然在这个石壁上掏出一个暗格,里面是他生前使用的东西。

这其中就有三根蜡烛,这三根蜡烛通体淡黄色,看了半天,我有了一种猜测,这是憋宝人秘制的蜡烛。

爷爷的故事里就多次提到这种蜡烛,名为照宝烛,制作时要根据用途的不同,往石蜡里参杂进五行属性的辅料。

这蜡烛色泽淡黄,是参进了水属性的辅料,这是用来寻找木属性宝物的。

蜡烛旁边就有个气死风灯,由芦苇编制而成,外面糊着一层白纸,就跟古装电视剧里的那种一样。

看着眼前的灯笼,我想了一下那个场面,三更半夜,深山老林,四下无人,我挑灯夜行。

不自觉打了个哆嗦,这画面,有点诡异啊。

但是,冯叔却告诉我,烛光照宝是憋宝人最重要的寻宝手段,所以,打灯笼是必须的。

灯笼底部是芦苇编成的一个十字,蜡烛就插在正中间的铁钉上,点着蜡烛,一团橘红色的光透过纸映了出来。

这个光源照到的地方其实极为有效,但是聊胜于无。

提着灯笼来到后山,这还是我第一次到这来,按照冯叔的指点,上下先走一个来回。

一圈走下来,立马明白了为什么冯叔选择这里做训练。

这里的坡度比较缓,而且藤蔓比较少。

依言先踩山,也就是熟悉记录地形。

然后就是趟山,也就是选择要走的地形和该小心回避的地方。

最后就是闯山,也就是在一切准备充足以后,开始憋宝。

这些就是憋宝人口中的走山的具体步骤了。

而憋宝人走山还有五字口诀,分为观,摸,闻,嗅,感。

由于是蒙眼行动,所以,观这一条可以忽略。

另外,冯叔也特别强调,观虽然最直接,但是,介于人自身的原因和周围环境原因,观有一定的欺骗性。

上次寻找回魂草我就吃了观的亏,我以为我在往哨所方向走,其实,我只是被视觉引导着转了一个大圈。

而摸就相对观靠谱一些。

在沿途留下一些明显的标记,比如折断一颗树枝,或者叠起几块石头等等可以立即辨识出来的标记,这就是摸路。

至于闻,说起来就有点玄乎了,据冯叔说,情况复杂的山林各处的动静会有一些很细微的差别。

比如虫鸣,鸟叫,流水,甚至风吹动树叶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白天走山,这些细微差别或许不易察觉,但是在晚上,视力受影响时,其他感官加强,这种差异就完全可以当做参考。

而嗅,顾名思义就是闻味,在山林中,不同的地方往往会存在着不同的气味。

比如周围有野兽鼠虫之类,就会有活物的味道。

有芬芳馥郁,就是有特定的某种植物。

有水汽,就说明周围有水潭之类的死水,如果在伴有腐败气息,就说明附近可能有泥泽。

最后是感,感是最难掌握,但是却最稳妥有效的走山识路的手段。

所谓感,就是将观,摸,闻,嗅,的所知所得综合到一起,从而预想出在行动时可能发生的变故以及在遇到未知意外后,运用自身能力做出适时应对。

而用冯叔得话说,感是通过不断实战来锻炼的,所以,感也是最难掌握的,只能慢慢积累。

在行动前,又将冯叔所说的这些默念了一遍,然后按部就班的开展。

大半夜的我挑着个灯笼在山里爬上爬下的,我自己都有点瘆得慌,这要是被人看到

但愿附近没有留宿山里的村民吧。

几个来回下来,东边都有点见亮,没想到一夜就这么过去了。

最后站在半山腰我决定尝试一次蒙眼下山。

我是一路滚到山脚的,伤上加伤的我都懒得动了。

不过,也不是一点收获没有,这几天在洞里学的那些防御和身法起到了关键的保护作用。

要害部位全部护住了,这一下使我的自信心极大的加强了。

一觉醒来已经是中午了,经过休息,气力回复了不少,就近开始采摘锻炼眼里。

而这天晚上,冯叔问了我昨天的训练进度后,他做出了一个新的决定。

他让我日夜兼程出山一趟,买一个玻璃鱼缸。

按照冯叔的话来讲,这是为了开启一个全新训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秘宝寻踪 最新章节035章:水透石(1/2),网址:https://www.1234u.net//201/20176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