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最终抉择(1/2)
作品:《布衣小书生》张阳云手底下掌握的十万大军,甚至私底下兵马已远远超过十万。
这些兵马只听他的调令,是他权势的根基,也是他能够肆意妄为的底气。
而平阳大门需要他镇守,北莽骑兵需要他抵御,这更是让百官们对他既敬畏又无奈。
乾熙帝在位时,对张阳云也是束手无策。
他深知张阳云的实力和影响力,但又不能轻易动他,只能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这种无奈和尴尬,一直延续到现在。
这种事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只是一直没有人戳破罢了。
又或者说,当初乾熙帝也没有办法解决。
只是没想到,今日李子晋公然在百官面前揭开了这个秘密。
他的勇气让人佩服,但也让人担忧。
毕竟,张阳云不是易于对付的对手,他是否会因此事而心生不满,甚至反叛朝廷,这都是未知数。
正和帝原本听到请凌云出山的提议,脸色已然阴沉下来。
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不满,这些人难道真不知道他对凌云的态度吗?
若非凌云在守孝期间,他早就设法将其边缘化,随便安排一个无足轻重的虚职,让其远离朝堂中心。
如今,李子晋又将张阳云扯入这场争论,更是让正和帝心情沉重。
张阳云听调不听宣的行为,早已让他心生厌恶。
这位手握重兵的将军,就像一头难以驯服的猛兽,一旦激怒,后果不堪设想。
正和帝回想起父皇曾经的告诫,心中不禁一凛。
他清楚,对待张阳云必须谨慎再谨慎,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一场无法收拾的灾难。
父皇曾经教导他,在迷茫不知所措时,不妨让大臣们自行争论,直至他们吵出解决之道。
而他,只需维持朝堂的稳定,不使场面失控即可。至于谁与谁争吵,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这段时间以来,他始终遵循着父皇的教诲。
无论底下的臣子们如何争执,只要没有失控的迹象,他都不会轻易介入。
他深知,朝堂之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利益,争吵是难免的。
而作为一个帝王,他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和睿智,从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现在亦是如此,即使话题涉及到了凌云和张阳云这样的敏感人物,他也没有开口的打算。
不过他要将这些人的话语和行动一一记录下来,尤其是关于张阳云的那些事情。
张阳云就是大乾的一个隐患,一个恶瘤。
如有时机合适,他一定要亲手拔除这个恶瘤。
李子晋的话,如同一记重锤,猛然击在高安翔的心头,让他不禁脸色一变。
他瞬间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李子晋,似乎没有想到对方会如此无所顾忌地提及这些敏感话题。
正当高安翔以为正和帝会因此暴怒之际,他却惊讶地发现正和帝只是打着哈欠,似乎对这场争论并不太关心。
这个发现让高安翔稍微放心了一些,他暗自松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也稍微放松了一些。
高安翔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然后转向李子晋,眉头紧锁地说道:“明威将军,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如何解决边境问题,而不是在这里东拉西扯,胡搅蛮缠,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高安翔紧紧握住手中的朝笏,其力度似乎也在无声地强调着他的坚定立场。
张阳云,在他精心策划的计划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整个计划的核心所在。
正因如此,张阳云绝对不能出事,更不能被轻易丢弃在一旁。
张阳云的存在,是他计划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
因此,当朝堂上有人提议启用凌云时,高安翔立刻站出来坚决反对。
张阳云是必须动用的力量,而凌云则是绝对不能出动的存在。
凌云一旦出动,将带来无数未知的变数。
这些变数或将打破现有的平衡,甚至可能摧毁苦心孤诣构建的计划。
李子晋尚未开口,高安翔便紧接着说道:“温大人言之有理,凌云目前正处于守孝期间,此时让他出山领兵,不仅与我朝的礼制相悖,更可能引发百姓的非议。我们应该尊重礼法,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彭万里瞪了高安翔一眼,声音洪亮地反驳道:“礼制不符又怎样?百姓议论又能如何?”
然而,他并未意识到,这正是高安翔精心设置的陷阱,目的就是为了引诱他落入其中。
彭万里的话音刚落,果然立刻引发了礼部官员们的不满,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彭万里愣了一下,心中满是疑惑,不明白为何这些人会突然反驳自己。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踏入了高安翔的圈套之中。
高安翔在心底冷笑连连,暗想:“彭万里啊彭万里,你真以为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布衣小书生 最新章节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最终抉择(1/2),网址:https://www.1234u.net//203/203772/1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