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赵东阳的作用(1/2)

作品:《晚唐逆流

朱温正想攻朝邑,就得了少年康勤做内应,正是瞌睡遇到枕头,舒心得很。没想到刚要下令出击,却遭到都押牙赵东阳的反对。

朱温问为何。赵东阳没有回答,却反问:“大帅只想取一个朝邑,还是意在河中?”

“自然是要打河中。但朝邑首当其冲,不取朝邑,怎么打河中?”

赵东阳刚要说话,忽然开饭的梆子声响起,原来已是晌午。火头军为城楼上的戍卒送来了热气腾腾的饺子。由于赵东阳缴获了大量粮食,这几天同州军的伙食水准大大提高,几乎是天天过年。

朱温是临时决定在城楼召见康勤,故而这午食并没有他们几个人的份,但老火头军有眼色,知道主帅在这,临时余出一份,送到了朱温的面前。

赵东阳见到饺子,灵机一动:“大帅可包过饺子?”

朱温当然包过,想当年他也是平民家的孩子。而且前几日刚刚在家跟张惠一起吃的饺子,还是他亲自和的面。但他不知道赵东阳为什么问这个,只是点了点头。

赵东阳又问:“那和好了面,揪剂子的时候,是直接在面团上揪,还是将面团搓成一条再揪?”

朱温听得乐了,心说这赵东阳平日里也不像顾家的人,怎么才纳了小妾,就开始研究起厨艺来了。

“自然是搓成一条再揪,团成一团,怎么揪得动?”

赵东阳等的就是这句话。他连忙说:“如今,数万河中军缩在蒲州,就是这个面团,不把他们引出河中,揪起来就很麻烦啊!”

朱温是何等聪明的人,一点就透。他马上就明白了赵东阳的意思。

“子晨是说,我们只需围困朝邑,围而不打,引河中军渡河来救,到时我们以逸待劳,全力攻击援军,可是这个意思?”

“正是!”

“妙啊!你这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所谓运筹帷幄的留侯张良,也不过于此了吧?”

赵东阳只是笑笑。心说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围点打援”,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用滥了的,你却不知应用,看来后世被吹得狡猾过之曹操的朱温,也有漏招的时候。

朱温、赵东阳二人定下了方略,一旁的少年康勤却不干了,嚷着说:“防御使可是不救我爹了?”

朱温这才想起旁边还有个孩子,连忙命人把给他的那盘饺子端了过去。

“当然要救,怎能不救呢?但不急于一时。我料王处存一时三刻不会把你爹怎么样。来,先把饺子趁热吃了。”

赵东阳在旁看着,心中纳罕,怎么这个泼朱三,自打成了亲之后,整个人都似乎变得柔和了呢?看来这个贤内助的影响,还真是不容小觑。

康勤终究是个孩子,而且早就饿了,听朱温说还会救他爹,也就不再说什么,狼吞虎咽的吃起了饺子。

朱温定下了围点打援之计,兴冲冲召集众将议事,准备尽快出兵。没想到他把这个计划一说出来,就听到堂下一人道:“属下认为,此事还应从长计议。”

朱温当时就想发飙。怎么打个朝邑就这么难?左一个万万不可,右一个从长计议?他刚要发作,却看到说话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参军谢瞳,他顿时放缓了心气,问道:“谢参军有何高见?”

谢瞳说:“这计策好是好,只是不能现在就用。”

“为何?”

“因为我军兵力不足。听大帅的意思,我们需要兵分两路,一路‘围点’,一路‘打援’。其中主力自然是打援的那一路。但朝邑也有三千唐军。就算用最少的人围点,也顶多只能派出五千人打援。我算的这笔帐可对?”

朱温听完,掐手一算手中的兵力,发现谢瞳说的真不错。同州满打满算不到八千人马。若三千围朝邑,可不就只有五千人打援了嘛。这还是倾巢而出,同州不留守军才能凑出的兵力。

谢瞳接着说:“王重荣能派多少人马渡河,这我没法估计。但河中有多少人马我们清楚,足有四五万人。就算只派五千人渡河,也与我打援的人数相当。万一伏击战打成了相持战,朝邑唐军再出城助战,我军腹背受敌,这胜负,就难料了吧?”

朱温听到这,冒出一身冷汗。心说自己确是一时冲动了。这些书生还真不是白养的。

赵东阳听了谢瞳的分析,也对这个书生刮目相看。谢瞳虽然不懂围点打援,但分析的都对。围点打援是运动战、歼灭战的一种具体体现,其要诀在于集中优势兵力快速歼灭援军。如果打援的部队与援军相比,都不能形成绝对优势,那么这个计策也就无用了。看来朱温身边还是有能人。

见朱温垂头丧气,谢瞳捋了捋下巴上的小胡子,笑着说:“大帅不必忧虑。属下没说这个计策不行。只要黄邺的大军一到,我们就可依此计行事,必能获得全功。”

朱温这才转忧为喜:“好!那就等黄邺的消息!”

又过了两日,终于收到华阴的消息,黄邺亲率五千人马,两日后就能到同州。这下朱温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加上黄邺的五千人,已经能够凑出一支一万人规模的打援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晚唐逆流 最新章节第128章 赵东阳的作用(1/2),网址:https://www.1234u.net//213/213430/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