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节 天地良心(1/2)
作品:《晋末修仙传》吴郡,三吴旧地重要县郡之一,三吴旧地周边县郡向来为晋室的粮仓与兵员补给之地。自永嘉年间后,北方士族在胡人铁骑的追逐下,携家族越长江而南迁。因三吴旧地气侯常年如春,适宜居住和耕种,故成为北地南迁士族的首先之地。
吴郡在汉以后,三国时期,境内还是地广人稀,京口至晋陵一带还有许多贫瘠的地方,莽莽榛榛,野兽出没,无人耕种。但随着大量的士族与流民逐年分批进入以后,数十年间,先后便迁入几十万人。人口暴涨以后,迁来的北方士族与原有的吴人士族间,便有了因为争夺田地和人力的各种冲突。
吴人称南迁北方人为“伧”,以其身份不同,分别称为“伧荒”“伧胡”“伧蛮”等,各不相同。但随着北方人南迁的年份不同,先到吴地的北方人,比吴地人还蔑视后期迁来的北方人。晋室官府为了安置这些迁入的民众,往往在吴地贫瘠偏僻之地,以迁来居民原来的县郡名为名,称之为侨乡。
吴郡、吴兴等地,乃原有吴人密集居住强势之地,一般南迁士族皆避而远之。只有少数附依皇权的南迁士族豪门才有能力迁入此地,在田地与人力的争夺上,与其他士族豪门间常年争斗,水火难容。
王廞的爷爷为晋室南渡后第一代太傅王导。到王廞这一脉时,才迁入这吴郡居住,吴郡原本的沃土肥田已被吴人旧士族豪门抢占。王廞只能在一些薄地贫瘠的地方开垦荒地,填土围田,但因为位置不佳,一是远离水源,二是薄地不肥,出同样的力,王廞的田地总比其他士族豪门的田地少出二成的粮食。
王廞对此一直愤愤不平,自做官以后,便以光宗耀祖,建功为业为梦想。但朝局数十年来一直太平,他的官也只做到吴郡内史一职,无法改变任何局面,随着王恭起兵“清君侧”王廞感觉机会来了!
陇下陈家、曲家皆为吴郡当地原有士族豪门,其中陈家在吴郡数代经营的名门望族,家中良田万顷,沃水千渠,家奴与部曲乡兵上千,势力比王廞皆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廞的田地数处与陈家田地搭界,需要从陈家开垦的道路中经过。陈家更占尽水利的上游,每逢天旱之时,王廞的田地想引水浇田时,次次均要受尽陈家的百般刁难。
陈家在三吴之地盘据多年,根节蔓延,不论官府或地方乡绅,皆要卖其几分面子,自不会把王廞一介郡官放在眼里。王廞逼于形势,也只能陪尽笑脸。
王廞的请帖送到陈家以后,陈家老祖拿在手中看了两眼,顺手把请帖扔进堂中的火盆中,将厚厚的眼皮子耷拉下来,对送帖之人说道:
“天寒春困,老夫近来常常犯困,只想在府中睡觉,不去王府凑这热闹了,送客!”
送帖人走了以后,陈府堂中陈家长子道:
“父亲,王恭陈兵京口。近闻王廞把姚氏坞堡围了起来,大量的人马进进出出,在里面不知搞了些什么门道。现在姚氏坞堡方圆数里内都被禁锢起来,外人根本靠近不得。我们是不是派个人去探探虚实?”
陈家老祖嘲笑道:
“王家小子自持祖辈在朝中为官,向来尾巴翘上了天。但老夫素来瞧不起这伙‘老伧’后人,任他们闹去吧,反正最终还要求着本府出粮出钱。我们只管在府中静等,等他们上府中来跪求钱粮。”
送帖人回到王廞府中后,细细将至陈府的经过述说。
王廞恨道:
“陈家老怪,倚仗着家中有几亩肥田,素来不把本官放在眼中,此番定要教你晓得本官的厉害。”
说完以后吩咐府中仆人,有请天师道孙长老。孙恩此时已返回彭城,只将孙大眼与孙闾露等留在王廞府中待命,经过阅兵演练一事,王廞便把天师道徒众奉为上宾,重新安排人员精心待侯。
王廞见到孙大眼后,第一句话就说:
“孙长老,本官前往吴郡发送请帖的人手均已返回。对于本官号召之事,唯有本县陈、曲二家意见反对。现在因为这二家的反对,原来痛快答应的士族人家也在持观望态度。”
孙大眼已得到孙恩在临走时的指示,先问了一些陈、曲二家的来由。然后说道:
“王大人,想如何做,直接明示便可,孙师君临去之际,已有交待,贫道等定当支持王大人的意见。”
王廞道:
“杀鸡对猴看!本官此次起兵事大,形成谋反,若然失败,王氏一脉便不会在这世上存在。胆敢阻我起事者,一定要诛杀其全族,以血祭旗。”
孙大眼道:
“陈、曲二族最少也要有上千人,一举诛杀这么多人,是否有些无法无天?”
王廞狠狠的道:
“此际顾不了那么多,若不是他们死,便是我王氏一脉绝。本官主意已定,还是让他们先死的好。事成以后,天师道有什么要求,本官皆会答应。”
孙大眼中一抹精芒流动,答道:
“天地良心!王大人这也是行霹雳手段,心是菩萨心肠啊。如今也只有快刀斩乱麻,才能少流血,一劳永勉解决问题。听王大人介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晋末修仙传 最新章节一百节 天地良心(1/2),网址:https://www.1234u.net//219/219101/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