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六回:太后斗将军 中(1/2)
作品:《九容》一百九十六回:太后斗将军(中)
“不打紧,你看,如果你的夹带没有保荐的人手,不妨谈一谈对赈灾的看法。[书库][].[4][].[]可以当做是闲聊也好。”
“是。”袁震东答道。“臣素来不曾对此加以经心。惟既有见闻,不忍瞻徇缄默,恐终掣实心办事者之时,经手之人徒生肆妄之心。赈灾之事,事务烦剧,应当派遣宣力有年的大臣充任。更兼赈灾一事,千头万绪,过手的经费很多,所以赈灾的人一定要素行清慎才好。这样子的人办理赈务,一定能够这样子清廉刻苦,实心办事。一方面能够安抚灾民,让灾民洞悉朝廷的爱民之诚。方不负朝廷识拔,这才是为人臣之道。臣下心想,晋省大旱,皇太后垂念备至,在国库万分支绌之际,还将国库的粮食拿出来放赈。如果把这个差使交给了那些不能上体太后[无][]w.qled.co娘娘的意旨的人手中,恐怕会这些人会侵渔把持,上负圣恩。只有用人唯谨,派出得力大员,躬历灾区,不避辛劳,涓滴归公,方能解民于倒悬之厄。”
“此话大为有理。不愧是公忠体国的老成谋国之言。”
“前些年放出去办赈人也有及其方正清廉的,办事情也是极其认真,真正涓滴归公,只是经手的钱粮多了,但是难免得罪了人,造谣糟蹋,诽谤非难,也是在所不免的事情。是以有句老话的好,清官难为。”
“唉!”我大为感慨地道,“可见得做个清官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实心办事地人如果遭人陷害。自然心中的那股热火劲便会消退。朝廷自然想要保全清官,就怕听不见真话。如果是假话套话空话,虽然表面上听起来很好听,可是粉饰太平绝非善策。你们见到,听到,总要本着良心老实才好。时局危急,只有上下一心。和衷共济,才能撑得。听山西的官员。河南这几年大旱,饥寒起盗心,不相识人相约打劫的案子,在衙门里头都堆的老高的了。”
“太后娘娘明见万里,圣明无比。每逢灾年,这种事情就很多,年景不好。在加上流民四起,粮食匮乏,俗语的‘见财起意’,就是这个样子。”
“唉!流年不利,时局不稳,这些事情都不是好事情。唯今天之际只有先行顾着山西地大灾,派人出去办理赈务,其他的事情暂时就遇到一件再处理一件好了。”
“是。唯今之机也只好如此了。”
“眼下国事如此,可是在京地那些大员却还一味只畏难巧卸、瞻徇情面,不堪足用。袁将军你就不同了,勇于任事,不过偶尔有时也太过自作主张了,最近言路上对你有所批评。不过我认为你还是很能恪尽职守的。不过既然有人这么,想来袁将军还是有些不能跟人和衷共济的地方,才惹起一些人的闲言闲语。今后,袁将军还是要总要格外尽心才是,一定要恪矢公忠,和衷共济”
我故意顿了顿,看了看袁震东的神色,又接着道,“袁大将军还很可以好好当几年差,言路上的事情我替你挡住。你只要稍稍留意一些便是了。”
“是!”袁震东这一声答应得很响亮。显得中气十足。袁震东的性格原本就是如此,要屈己从人地来和别人酬酢。倒不如杀了他来的干脆。所以对于言路上对于他的攻击虽然处之泰然,可是终究不是一件好事情。这些天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原本袁震东以为帘眷已衰,已经无力回天了。不过眼下这番对他的温言慰问在他来,确有出乎意外之喜,足见帘眷未衰。
“震东许国以驰驱,自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袁震东常常以诸葛武侯自命,所以自然而然地引用了《出师表》的话,“不过,壮年戎马,衰病侵寻,有增无减,多承太后娘娘垂爱,自知万死难报圣上的恩德于万一。赤胆忠心,昭之日月,惟天可表。”完袁震东又在地上磕起头来了。
“这些我都,你起来吧,不必拘礼。朝廷里头眼下事务繁艰,少不得袁大将军这样的重臣主持大局。朝廷优礼勋臣,庙堂筹划,倚重老成,袁大将军是朝廷地一大柱石,只怕眼下还不能放你清闲,想来将军不会怪我苛刻吧。”
袁震东叩头之后站起身来欠身道臣敢怪太后娘娘呢,臣不过略未知兵,身负皇恩,敢不效力。”
“既然如此,此次前往山西赈灾,就让你去如何。朝廷任命你为全权钦差大臣,主持会办赈灾的一应事务如何。”
一听这话,在袁震东听来,这是意外之喜,顿时精神一振。他喜欢揽权,更喜欢独断独行。少年时言志,不望拜相入阁,只愿出镇方面,不得已而求其次,宁愿做个七品县官,亦可以一抒抱负。只是阴差阳的,一直以来朝廷借重都是他带兵打仗方面的能力和劳绩,对于他下马牧民这方面的能力视而不见。不过让他放弃经营了这么多年的军队去赈灾,他倒是有些犹豫。
“赈灾不过三五月地事情,将军宣力有年,自是能够胜任赈灾的烦剧事务。朝廷也会简派得力要员襄助将军会办赈务。只要赈灾告一段落,自然可以将将军派回原来的差使。”
不过赈灾不过是几个月的事情,想来赈灾之后,依然还会派给他原来的差使。这么转念想来,袁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九容 最新章节一百九十六回:太后斗将军 中(1/2),网址:https://www.1234u.net//23/23418/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