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八章 登基大典(1/2)

作品:《乱清

洪绪皇帝的登基大典,终于到来了。?

寅时——凌晨三点一到,相关人员、器物便开始“进场”了。

先是“法驾卤簿”。

负责这一摊儿的是銮仪卫,这是一年之中,已愈来愈边缘化的銮仪卫最能刷存在感的一天,从上到下,无不精神抖擞,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来办差。

打**外、金水桥内开始,便陈设“法驾卤簿”,由南而北,一直排到太和殿丹陛之上、殿檐之下,“盛陈威仪”。

**外,设导象。

午门外,设五辂——玉辂、金辂、象辂、革辂、木辂,即天子乘用的五种车子。五辂之南,设宝象;宝象之南,设金鼓铙歌大乐。

所谓“导象”、“宝象”,统称“仪象”——可都是真真正正的大象哦,每一只,均施锦鞯,负宝瓶——铜质、贴金,下承以莲座,木雕贴金,雕花朵、番草之属,华美异常。

太和门外,设玉辇、金辇。

以上只是“前戏”,“戏肉”在太和殿。

太和殿门外露台正中,设九龙曲柄黄伞盖;殿檐下,设拂、炉、盒、壶、盘、瓶、椅、杌之属。

三层汉白玉的丹陛上,是持方天戟、仪刀、弓矢、豹尾枪的亲军、护军,一共十班,彼此将间,达于两阶。

阶下,设静鞭、仗马,列甬道东西。

丹墀之上,设紫赤方盖、红黄龙扇等,东西分列。

说明一下,“丹墀”是“丹陛”的一部分,指的是丹陛上两层台阶之间的平台。

另有各种旗、纛、麾、幡、氅、幢、幡、伞、盖、扇,由丹陛一直排到太和门。

除此之外,太和殿檐下陈中和韶乐,太和门北檐下陈丹陛大乐,南北呼应。

以上是銮仪卫的差使,主办登基大典的礼部,也有自己的准备功夫要做。

**城楼上,设“宣诏台”、“金凤台”——做什么用的,容后再表。

午门前,设龙亭、香亭。

太和殿广场的御道两边,安设铜质“品级山”,一尺来高,上以满汉两种文字注明品级,从正一品至从九品,一行十武百官在午门前集中。

除了朝服袍褂、翎顶辉煌之外,人人都把自己好好儿捯饬了一番,剃头的剃头,修面的修面,看上去,一个个精神焕,彼此都觉得,较之“国丧”之时,端的判若两人啊。心中感慨,面上含笑,雍容揖让,相互致意,午门前的广场上,一片春风怡荡。

辰初——七点整,赞礼官一声吆喝,百官噤声,接着,平时关闭的左、右掖门缓缓打开,在礼部司官引导之下,文武大臣自左掖门、宗室王公自右掖门,络绎进入紫禁城。

一进午门,就再也没有人说话了,只听得见纷沓的脚步声和衣物摩擦的窸窣声,以及旗幡迎风招展的猎猎之声。

入宫与贺的都是京官,不过,平日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进入紫禁城的机会,禁闼肃静,九重巍巍,敬慎恐惧的天家威仪,金碧辉煌的殿阁楼台,共同构成无言的压力,有的人走着走着,便觉得背脊有些凉,脚下有些软,虽然目迷五色,却不敢东张西望,心里头莫名其妙的怦怦的跳了起来。

过金水桥,自太和门两侧的昭徳门、贞度门入太和殿广场。

一路之上,已觉得威仪隆盛,进了太和殿广场,愈加目眩了:龙旗猎猎,金戈辉煌,紫盖翠华,看之不尽!

于是,一边欢喜赞叹,一边在礼部司官的引导下,照“品级山”标定的位置,各就各位。

正一品至从九品,一共十以五声,渊阁大学士瑞常接过,在表案上平平展开,武英殿大学士朱凤标随即在诏书上用印,待“皇帝之宝”的印痕干爽之后,将诏书重新卷起,文华殿大学士、“宣诏官”曾国藩接诏。

然后,三位殿阁大学士退出太和殿,曾国藩打头,双手捧诏,朱凤标、瑞常在后,三人走御道下丹陛。

早有礼部司官捧云盘——装饰有云纹的托盘——在阶下等候,曾国藩将诏书放在云盘之上,此时,丹陛大乐复奏,宣诏官一行人走御道,往太和门方向迤逦而去,銮仪卫擎九龙曲柄黄伞盖随后——这代表“如朕亲临”。

宣诏官出太和门,乐止,静鞭再次响起,这表示皇帝即将还宫,鸣赞官高喊:“排位——”

百官由“立位”转“跪位”。

鸣赞官高喊:“跪——”

百官下跪,不过,不必叩——这只是“跪送”。

于是,皇帝降座、升舆、还乾清宫。

皇帝出太和殿后,文鸣赞官喊“起——”百官起身。

然后,大伙儿怎么进的紫禁城,就怎么出紫禁城——出昭德门、贞度门,再由左掖门、右掖门出午门,不过,既不是回衙门,更不是回家,他们得出**,在外金水桥南“跪聆”宣诏官宣读今上的即位诏书。

再说宣诏官一行出午门后,便将诏书恭置于龙亭之内,由銮仪卫抬着,出端门,至**,一路抬上了**城楼。

前文提到的“宣诏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乱清 最新章节第一五八章 登基大典(1/2),网址:https://www.1234u.net//262/262656/1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