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印刷(1368-1644)(1/2)

作品:《乱明

在考虑本书是否采用纸币时,找了一些印刷术的资料,与大家共享。读看 看 更新我们度第一)

明代是我国古代印刷的全盛时期,其主要特色是:一、雕版印刷技术更为精湛,涌现出一大批图版雕刻高手;二、除雕版外、木活字、铜活字广泛应用;三、专用印刷字体成熟并广泛应用;四、出现了彩色套印技术;五、印刷规模大、品种多、地域分布广。

一、明政府印刷

明政府十分重视印刷,最大的印刷部门是司礼监和国子监,此外如礼部、户部、都察院、大理寺、兵部、工部、钦天监等部门也都从事印刷。

司礼监是政府最大的印刷部门,所设的司礼监经厂(印刷工场),规模很大。据万历《大明会典》记载,司礼监经厂有刻版工匠35o名,印刷工匠134名,擢配工匠189名,装订工匠293名,还有制笔、制墨工匠数十名,总数过千人,可称为古代最大的印刷工厂。

司礼监经厂主要承印由皇帝批准印刷的各种书籍,印刷量最大的是《佛藏》、《道藏》、《番藏》,以及每年度的《历书》。经厂印本一般刻工和纸墨都很精良,可以代表当时的较高水平。

国子监也是明政府较大的印刷部门,设在南京的称南监,设在北京的称北监。南京国子监历史久,规模大,印书量也远远过北监。据明周弘祖《古今书刻》记载,南监刻印书籍271种,包括制书、杂书、类书、韵书及经、史、子集等化的展,民间对书籍的需求量大增,从而促进了印刷业的展。请记 住我】明代民间印刷业分布很广,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印刷书籍的品种除经史子集外,平话、、戏曲故事及各种通俗读物大量刻印。下面重点介绍几个地区的民间印刷。

北京民间印刷

北京民间印刷业起源于辽金时代,到明代,北京成为全国最大的图书销售??场,从而促进了民间印刷业的展。明代北京的印刷作坊有几十家,主要分布在正阳门内大街、刑部街、宣武门里、崇文门里、太平仓、国子监前等处。在北京书坊中,较着名的有,永顺书堂、金台岳家、更铺门汪谅书铺、二酉堂、高家经铺等。刻书的品种除经、史、子集、诗文选外,也有各种应试参考用书。最有特色的是北京永顺堂刻印的一套说唱词话。有《石郎附马传》、《包待制出身传》等11种。

南京民间印刷

南京的民间印刷起源于五代,经宋元都有所展,到明代展到鼎盛,有书坊93家,是书坊最多的地区。明胡应麟说:吴会、金陵擅名文献,刻本至多……凡金陵书肆多在三山门街及太学前。南京书坊印刷最多的是各种话本、戏曲、,据统计,这类书过3oo种,仅唐对溪富春堂就刻印近百种。医学类书籍的刻印量也不少,从中可以看出南京民间印刷的规模。

明代南京书坊,云集了一批各地刻版的能工巧匠,其中着名的徽派刻工,有不少人在此为各家书坊刻版,他们为各家刻印的书籍插图,达到了古代刻版技艺的高峰。

建阳民间印刷

宋代以来,建阳一直是重要的印刷集中地。到明代,建阳的印刷业仍持续展。据明嘉靖间《建阳县志》记载:书籍出麻沙、崇化两坊,昔号图书之府。……足以嘉惠四方。

明代建阳印书的特点,除原有经史子集及医学书外,又大量刻印当朝的着作以及戏曲,,通俗读物。插图本种类更多。到了明代后期,由于其他地区印刷业的展,使这里的书籍销量大减,使建阳印刷业有所没落。

杭州民间印刷

宋、元以来,杭州的印刷以质量精良称颂,明代时,杭州有书坊二十多家。

杭州书坊中,最着名的有勤德书堂、容与堂、胡文焕文会堂等。容与堂刻印的《水浒传》、《幽闰记》、《红拂记》、《琵琶记》、《王合记》等戏曲本,刻印精良,字体隽美,是明代杭州刻本的代表。胡文焕是杭州有名的藏书家,也从事编书和印书。他刻印的书以套书而称着,如《格致丛书》一套就有二百多种,《百家名书》1o3种,这在出版印刷史上很有特色。

徽州民间印刷

徽州一带历来是纸、墨、笔、砚文房四宝的产地。还以多出刻版高手而着名,进入明代,这里的印刷业也有所展。由于其得天独厚的社会条件,这里的刻本以插图,字体精美而称着。特别是汪氏环翠堂刻本,可称徽州的代表。

苏州民间印刷

苏州的民间印刷业,明代十分兴盛,在苏州的阊门和金门一带,集中着一批印刷作坊。这里所印的书籍数量大、质量好,销行各地。

在苏州附近的常熟县,有一着名的印刷作坊,这就是毛晋的汲古阁。

毛晋(1599-1659年)字子晋,号潜在,明代大藏书家,他的印刷作坊最多时雇工2oo人,从事刻、印、装工作,所印着名的书有《十三经》、《十七史》及各种诗文集,在印刷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其他地区的民间印刷

明代的民间印刷分布很广,几乎遍及全国,是古代印刷业最兴盛的时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乱明 最新章节明代的印刷(1368-1644)(1/2),网址:https://www.1234u.net//28/283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