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行知学刊(1/2)
作品:《乱明》;枝江古称丹阳,初为南郡十化和思想的繁荣。
行知书堂坐落于枝江,近期由于大规模推广实学,几乎执全国文化与思想之牛耳,成了大明屈一指的文化思想繁荣之地,无数的士子对枝江顶礼膜拜,千里迢迢地奔赴枝江。
与士子奔向枝江相反的是,无数的快马将行知书堂出版的《行知学刊》送往全国各地。
行知学刊创办将近十年来,已经形成了格物、经济、儒学三类。格物一类,容量最为庞杂,什么地理、天文、工程、数学、医学等等
部包含在内。至于经济,则来源于“经世济民”一词,成为了专门的一类,专门研究货币、流通、生产、销售等等规律。
经过将近十年的展,行知学刊从刚开始的无人问津,已经展成为荆州官场的必读物。
最初,荆州官场读行知学刊,是因为林纯鸿每期必读。读着读着,倒从里面吸收了不少真知灼见,将其列为每月必读之物。荆州官场读行知学刊成风,那么,一些敏锐的商人也开始读行知学刊。
书嘛,只要读,就有收获,更何况是行知学刊。一些商人从格物之类中,很轻易地知晓技术的展进度,对投资方向有了清晰的思路。比如,崇祯七年时,荆州商人贺仪铭偶尔见到《论6地交通》,大感兴趣,一番调查后,觉得培育重型挽马有利可图,立即投入重资,招募育马师,从大食、西洋及蒙古草原引进马种培育重型挽马。
贺仪铭的运气不错,不仅培育出合格的重型挽马,还正好与林纯鸿着力推广重型四轮马车契合。贺仪铭的生意一下子好得不得了,马场不停地扩大,近期还至朔州租了五万亩的草场,一举成为荆州最大的马商,而且还是荆州军最大的民间供货商。
贺仪铭仅仅通过培育重型挽马,就成了荆州屈一指的商人,着实让人羡慕。这就是读行知学刊的好处。
另外,敏锐的商人们还从行知学刊揣摩荆州的政策动向。
郑梦帆显然属于敏锐的商人之列。现在,他的面前就摆着最近一期的行知学刊,经济学类有一篇文章《工坊的布局与展趋势》深深地吸引了他。
这篇文章乃马世奇所著!马世奇本身就是武昌府总管,郑梦帆自然一字一句地揣摩。
马世奇认为,工坊的布局受到政治和运费的影响,从长远看,运费占决定性因素。比如,荆州境内并无大规模铁矿,也无煤矿,埿,却展出大明无以伦比的炼铁、铸造、锻压等工坊,主要原因就在于政治。然而,政治虽对工坊的展有影响,但最终还会让位于运费。
运费在布局中挥主导因素,外在表现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工坊靠近原材料产地。比如,冶炼钢铁、棉花纺织、炼焦等等工坊,由于铁矿石、棉花、煤炭等原材料运输费用过高,工坊必然靠近原材料产地。第二种就是工坊靠近市场。一般而言,这类工坊生产出来的产品一般难以运输,或者运输费用相当高,如造船工坊、锻压、铸造、马车制造工坊等等。
马世奇最终得出结论,如果某地既有原材料,又有达的水运,离产品市场又近的话,迟早会展成为新的工坊中心。
马世奇根据结论做了一些推论。
先,荆州的钢铁冶炼会急剧萎缩,逐步向大冶移动。马世奇相当看好大冶的未来,认为大冶会成为大明屈一指的钢铁制造中心。从水运来看,大冶位于长江边,交通相当方便;从原材料来看,大冶境内有丰富的铁矿、铜矿资源,而且萍乡的焦炭可以方便地通过赣水运送至大冶;从市场来看,大冶靠近武昌府,可以通过长江将产品方便地输运至荆州和江南。
马世奇还认为,除了大冶这个钢铁中心外,在广州也会兴起另外一个钢铁中心。这与广州靠近海南和安南的锦普,又有庞大的海外市场有关。
其次,马世奇判断,江南的棉纺织业最终将整体性衰弱,最终让位于湖广。江南本不产棉花,所需棉花均从两淮运至。仅从这点来看,江南棉布的成本就比湖广高。而且,在湖广基本上都采用水力纺织,而江南水流平缓,很难找到合适的水车点,湖广的成本要比江南低不少。
郑梦帆读到这里,悚然一惊,难怪江南最大的棉布商李多义最近与朝廷勾勾搭搭,看来,原因就在这里了。江南的棉布成本已经比湖广高不少,而且质量也不如湖广。
可怜可叹,李多义一味埋怨湖广抢夺了他的生意,只会怨天尤人,不知从根本上考虑原因!
郑梦帆又紧紧地抱起了行知学刊,看得更为仔细。
马世奇认为,荆州的造船工坊不会持续扩大,而上海和广州的造船工坊将急剧增多,满足长江、珠江等内河的需求,并且展成为两个制造海舟的中心。
马世奇还推断,北方水运不达,6运价格奇高,相当长时间内很难展出足以媲美江南、荆州和广州的工坊。唯有一种可能,就是出现廉价的6运方式后,方有可能追上南方的节奏。
读完之后,郑梦帆感慨万千,掩卷沉思。思索之余,又有点怅然若失。以前,他总是自诩于眼光长远、敏锐,但现在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乱明 最新章节第五百八十四章 行知学刊(1/2),网址:https://www.1234u.net//28/28305/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