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入侵(四)(1/2)

作品:《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历史上法国殖民地政府采用了让步政策,成果引狼进室,日本政府的所谓军事监察小组驻扎进了滇缅公路的出发点海防港,镇南关和同登也派遣了日军的视察小组,这导致了这些地区的法**事设施以及单位的相干情报全都落进了日本军方的手中。也就是由于摸透了法属殖民地政府和部队的虚实,日本军方才有了足够的底气,做出了武力进驻印度支那北部的决定。

但是现在情况和历史上不一样了,得到德国元首支撑的贝当政府态度变的极其强硬,不但拒尽了日军切断滇越铁路交通的请求,更是拒尽了日军监察小组的进境,随后还对做出让步决定的卡鲁特实行了逮捕,把那位五星上将关进了湄公河上的一条炮艇。

日军没能像历史上那样获得法属印度支那的军事情报,日本的各级情报部分固然加大了情报搜集力度,但是法国人也相应的加强了戒备。法国方面不可能察觉不到八月下旬第五师团和遣支舰队的异常调动,新任总督和他的幕僚们已经从这些证据中看出了日本人的恶意和野心。

让.德古从来就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他上任之后第一件工作就是向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增兵,这次他带来了足足有一个步兵师的法军,全都是参加过实战的精锐老兵,还带来了一批新型的陆军设备和空军战机,成果在南部只留下了一个作为练习部队的步兵营,其余的都被他一股脑的送上火车运往北圻。

法军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着重新安排北部的兵力。特别是加强了海防、河内和谅山地区的防御。这些调动都是在殖民地政府的严格保密下机密进行,日本军政双方直到此刻还被蒙在鼓里,对于法属印度支那边境的军事变更一无所知。森本大队就是在只有极其粗糙的情报支撑的情况下。发起了这次莽撞的突袭。

当大久保中队遭碰到3据点时,这次举动实际上已经涌现了失败的征兆,但是日本陆军中广泛的那种赌徒心理,导致他们依旧硬着头皮持续发起攻击。说不定再冲一下就会获胜了,自己将会成为驯服同登的帝国好汉,这些想法就像一个个无法抵挡的钓饵回旋在日本官兵的脑海中,对于荣誉和成功的渴看。冲昏了此时森本大队内部大部分日本官兵的头脑。

法军的3据点,实在是一座外围有着坚固围墙防御的屯兵营地,面积不大。但内部弹药库、军需库、粮仓、兵营、医疗所、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在靠近公路的一侧围墙上还修筑了一座高大的瞭看塔楼,墙头上设置了带有钢板防盾的机枪巢和步枪射孔。假如单纯从防御角度上来看,这座据点可以搪塞普通轻兵器步兵的进攻。法国人蓝本这就不筹备造什么陆上要塞。只是为了搪塞一下山里的土匪和边境沿线的独立派游击队。

这座据点平日里重要的任务是向周边的堡垒和哨所驻军供给声援和保障。平时除了囤积有大批物质和弹药补给之外还常驻了一支连级单位的陆军守备部队。多米埃尔中尉此时手中的兵力还剩下两个完整的步兵排,刚领到当月的足额薪水,士兵的士气目前正旺,储备的兵器和弹药十分充分,仓库里的食品足够这些兵吃上半年,只要敌军不应用重型设备,他完整有信心守住这条防线。

大久保中队被一阵乱枪打回了青蒿丛里,由于视线受到四周蒿草的遮挡。各级官佐只能大声呼叫着重新集结部下。纷乱的日语啼声在法国人耳中成了日本人已经溃不成军的证实,据点围墙上的法国兵更加卖力的向着蒿草丛射击。步枪和机子弹横扫过青翠的山坡,所经之处激起一片尘土、断枝和碎叶草沫。

公路上涌现一座在舆图上没有标示出来的法军据点,大久保中队遭到对方激烈的火力阻击,部队陷进混乱正在重新集结,恳求大队声援。传令兵气喘吁吁的向森本报告这个不好的消息,事后这个在血战中荣幸存活下来的普通士兵回想,当时森本大佐听完这个消息,脸色涨的通红,就像是喝多了月桂冠一样。

森本宅二此时已经感到到事态发展有些和他的预想的不一样,自己或许低估了法国殖民地部队的抵抗意志,同样也低估了对方的武装强度,这是一个指挥官最不应当犯下的毛病,但是他不但犯了,而已经让自己的部队深陷其中。

不过,以森本中佐的性格,他是尽对不会承认自己出错的。他告诉自己这必定是指挥官的攻击意志不坚定的缘故,大久保此人平时表现的似乎是条硬汉,未曾想到了要害时刻竟然表现的如此不堪,他早该看出这个家伙本来是个废物。

“长谷川大尉,立即带着你的中队声援大久保,另外第二机枪小队和步兵炮小队交由你指挥,我们必需要尽快突破法军的防线。”森本对着刚从山上返回的长谷川下达了命令。

森本大队此时必须突破法军的阻截,那样的话无论这次事件的成果会如何,至少他还能向军部的上级有所交代。要是终极大队连一个法军据点都打不下来,折损了日本皇军的军威,森本就必需要切腹向天皇陛下谢罪,说不定还会剥夺军籍和荣誉,留下一世骂名,前半生的所有努力都将付之于流水。

事后让日本陆军方面感到无法懂得的是,森本明明很明确其中的利害关系,却还是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最新章节第二百六十一章 入侵(四)(1/2),网址:https://www.1234u.net//285/285240/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