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身在曹营心在汉(3/4)

作品:《北宋大法官

来交税了?”

“这附近的两个村庄都已经交完了。我正准备去别处收税。”

“?”

梁友义不禁张大嘴巴。

乡绅?

等到你乡绅来催收,恐怕这黄花菜都凉了。

前些时候,百姓们都是拼命的去获取盐钞,宁可饿上两顿,也要留着盐钞交税,虽然税务司已经规定盐钞和粮食的比价,但是其中还有损耗?还得背着粮食去,那多累啊!

他们要么去就政府工程赚盐钞,要么将家里的鸡卖了,菜卖了,换取盐钞交税。

就连三等户、二等户,都急着买些余粮换盐钞。

这刚好与政府官吏的消费对上。

才有了之前的市场繁荣。

盐钞是拿到手了,但是他们又担心官府反悔,所以这粮食都还在地里,他们就跑来交税。

盐钞又方便,不需要称重,农夫收入非常单一,他们也没有怎么细问,很快就搞定了。

一个村也就是半天。

官府那边也省事,原本这时候是官府最为忙碌的时候,但是今年官府什么都不用管,都不用派人去来回运粮食。

这甚至导致所有的仓司官员感到非常失落。

大权旁落啊!

但是元绛与蔡延庆也都没有闲着,盐钞的出现,也彻底改变官府财政运作,他们得重新部署,比如收上来的盐钞怎么处理?

他们决定转运司收回部分,还有一部分则是留给官府,用于地方损耗支出。

现在盐钞这么走俏,官员们也爱上盐钞了,到底你发粮食、发盐,这也是一种限制,直接发钱多好,我需要什么买什么,不用拿着粮食去市场交换。

当下最闲的最莫过于皇庭,在叶祖恰也去往外地执法的同时,张斐竟然还有空坐在大狗酒楼门前的大树下喝茶。

当然,他不是来喝茶的,而是来听报告的。

“根据京东东路传来的消息,青苗法在当地非常顺利,只有少数那么几个县城没有将所有青苗钱借出去,其余全部借了出去。”

“是吗?”

张斐问道:“就有这么顺利吗?”

大狗道:“但我们的人认为其中也有隐患。”

张斐皱眉问道:“什么隐患?”

大狗回答道:“其中有不少百姓比较盲目,是见别人都去借,于是也跑去借,以为是占得便宜,但是他们忘记今年当地还会增加免役税,这些人多半是还不上钱的,同时还有部分青苗钱是直接让当地的大地主分摊。

而那些大地主也观察到很多百姓可能还不上,于是他们打算等到百姓还不上官府钱时,他们再将从官府那里得到青苗钱以高于两分的利借给百姓,如此借新还旧下去,那些自耕农迟早会沦为他们的佃农。”

张斐若有所思道:“不过这能避免官府与百姓发生直接矛盾。”

大狗点点头,“是的。而其中受累的不仅仅是三等户、四等户,还有一二等户,以及五等户。”

张斐问道:“此话怎讲?”

大狗道:“由于那些大地主主动帮助官府分摊,这也是迫使那些一二等户也必须分摊一些青苗钱,可是他们又不像那些大地主,可以轻易将钱借出去,同时有把握追讨回欠债,他们只能向官府支付利息。

甚至有些大地主都已经瞄上他们的这些一二等户,他们手里可是有田地,一旦他们还不上青苗钱,亦或者手中没有足够的钱币,也必须向他们借钱。至于那些五等户,他们根本就借不到青苗钱,他们还是会如以往一样,将手里仅用一些田地抵押给那些大地主,从而沦为他们的佃农。”

张斐道:“等到他们欠地主的钱到期时,官府正好又发下一轮青苗钱,这刚好又可以借新还旧。”

大狗点点头道:“是的。”

“看来他们比我想象中的还要会玩。”

张斐稍稍点头。

但张斐对此并不感到意外。

历史上革新派与地方势力是敌对关系,故此新法在地方上出现很大问题,但是此时不一样了,官府和地主关系变得非常紧密,因为他们是有着共同的敌人,也就是公检法和税务司,他们就会互相打掩护,也会变得非常小心谨慎。

张斐道:“那他们认为,这些事能够瞒住朝廷吗?”

大狗道:“这不可能,因为当地很多官员并不是向着王相公的,肯定会还是有人上奏弹劾此事。但那些自耕农还不上,也肯定会向地主借钱,去还朝廷的债,而那些地主也做好准备,这隐患暂时还能够掩盖住,不会引发民怨。”

张斐问道:“那你认为什么时候会爆发民怨?”

大狗立刻道:“这我可不敢说,倘若遇到天灾人祸,必然会有大量的人还不上钱,这就肯定掩盖不住了。”

是呀!想要掌控这个爆发点,确实非常困难,除非我就是那最大的债主。张斐沉吟少许,突然问道:“官家知道此事吗?”

大狗迟疑了下,“从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北宋大法官 最新章节第六百二十八章 身在曹营心在汉(3/4),网址:https://www.1234u.net//321/321799/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