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为了罗马!为了公主殿下!(1/3)
作品:《红色玛利亚》,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穷着迂回!’ 出发前,玛利亚曾如此说过。 那个时候的邓尼金还未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可是,在敌我双方差距的情况下,邓尼金开始摸到了一些窍门,以极快的速度迂回到的侧面。 他十分清楚现在的情况。 恩维尔的部队很快就会赶回来。 若是不能够在天亮之前攻陷杰马勒·帕夏的防线,他们将难以出逃。 从一开始玛利亚就给他们定下一个任务目标。 协助苏丹逃离青年土耳其党人的控制。 尽管一开始的时候,苏丹并不愿意就这样离开,他还想对这座城市进行收复。 可是当玛利亚道明出敌我双方的严重实力差距之后,苏丹哈米德二世只能退而求之,保证存活然后再进行属于自己的征途。 逃离这座城市有两个方向。 往保加利亚那边逃去,又或者往东方跑去。 保加利亚的方向是最安全的,但同时也是最没有可能翻身。 仍然掌权的时候,苏丹哈米德二世就曾经对保加利亚进行血腥暴力镇压。 为了对抗青年土耳其党人,保加利亚国王或许会以利益的方式暂保自己,但也只是暂保而已。 就算不杀他,也不会给他任何权利。 因此,若是真的逃到了保加利亚,哈米德二世将会陷入永无翻身的地步。 这是玛利亚给他推演出来的未来。 尔后便是另外一条,往东走。 如今的奥斯曼帝国可谓是遍地开花,四处可见都是叛乱与起义。 造成这一情况的最大原因正是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的公开对抗让很多地方势力发起了响应。 只不过他们所响应的则是以自己为主导,从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起义。 无论是目的亦或是方式,都是另一个暴政罢了,绝非真心为人民而战。 但是他们也并不是没有任何作用,相反,他们的存在严重性削弱青年土耳其党人的兵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算是曲线救国了。 而这就是苏丹哈米德二世的唯一出路。 外面的城市仍有不少穆斯林势力愿意效忠于他,很多阿拉伯城邦更是直言要与苏丹同生共死。 这种的局势,自然是要往东面离开。 只要苏丹哈米德二世真的逃离并且重新组建起一支对抗力量,那么实力不足的人民公社就得以腾出发展的空间与时间。 在未来,这位苏丹哈米德二世的功绩,将会与美国国父路易十六一样伟大! 在确认好目标方向之后,自然就是要冲击东面的城门,但同时也是难度最高的冲击。 隶属于苏丹的部队仍在与杰马勒·帕夏的部队进行巷战肉搏。 邓尼金的迂回部队也同样与敌人进行交战。 这一次迂回行动着实是给杰马勒·帕夏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他连自己的预备队都投入进去,只为挡住邓尼金的攻势。 可是,邓尼金这五百多人本来就是精英中的精英。 眼见对方不断增兵防守,而后方防守逐渐空虚,邓尼金又一次分兵。 五百人分成两半,四百人负责佯攻,一百人继续迂回。 马卡洛夫负责引路,迂回了三条街道,数千米距离,这才算是来到了杰马勒·帕夏的后方。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一个大迂回进攻,着实是把杰马勒·帕夏给吓了一跳,而此时这里的守备军只有不到一百人。 此情此景,邓尼金举起手上的左轮,高声怒吼道。 “为了罗马,为了公主殿下!杀啊!!!!” 之所以喊罗马,就是为了避嫌。 之所以喊公主殿下,那是为了提高士气。 所以在邓尼金喊出这番话之后,这一百人霎时间爆发出强大的气势,不要命似的冲了过去。 杰马勒·帕夏眼见退无可退,便握紧军刀,气势上绝不退让。 “生死存亡在此一举,诸君,请与我击退他们,为了那崇高的理想,杀啊!” 伴随着天空乌云内的雷鸣滚动,这两拨人冲撞在一起。 枪管发出烈焰的咆哮,硝烟与血腥融合成一体。 所有人都展开了生死肉搏。 邓尼金更是抽出腰间的军刀,在众多同伴掩护之下,朝着杰马勒·帕夏的头颅劈砍而去。 本以为这场迂回偷袭可以迅速结束战斗。 却没想到这些人会有如此顽强的抵抗能力。 邓尼金不解,他们究竟是怎么爆发出这样的力量。 突然间,脑海中浮现出父亲的形象。 苍老的脸庞,以一种狂热的眼神看着自己。 嘴巴一张一合,似乎在说着什么,但他无论怎么样都回忆不起来。 迷糊中,只有一个奇怪的词语,骤然炸响。 “为了那最崇高的母亲,死战到底!” 母亲? 父亲所说的母亲究竟是什么…… 刀面反射出邓尼金那双带着些许迷茫的眼神。 突然的分神,被杰马勒·帕夏给逼退了几步。 邓尼金连忙架住自己的军刀并为自己的走神而懊恼。 若非自己反应够快,恐怕对方那一刀就足够将自己斩首于此。 但是,在架刀的那一刻,邓尼金似乎明白了对方的力量来源。 是源自于帝国与民族的信念。 杰马勒·帕夏等人拥有着无法动摇的信念。 尽管他们做所的一切都让己国人民陷入更加艰苦的日子里面。 但他们对自己的信念深信不疑。 父亲的形象又一次从脑海中浮现出来。 不知为何,邓尼金觉得自己所握着的军刀,异常沉重。 沉重得几乎是把握不住,快要从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红色玛利亚 最新章节145.为了罗马!为了公主殿下!(1/3),网址:https://www.1234u.net//381/381827/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