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察里津内,暗潮涌动(1/3)
作品:《红色玛利亚》,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雷光在云层深处涌动,紧接着便是雷鸣的轰隆,震慑着天空,仿佛在怒吼咆哮。 滚滚浓烟依旧在这冰冷的雨夜中升起。 深夜,工厂内只有些许员工在此把守岗位,他们所需要做的,仅仅是维持着机器运行。 雨夜和寒冬所裹挟而来的冷温,一点点渗透入这座工业城市之内。 员工们开始点着煤炭,以此为提升厂房内的温度。 负责夜班的十几名员工都聚在一起,或是喝点小酒,又或是一起抽烟,聊聊这几天发生的事情。 他们所没注意到的是,在那狂风雨夜当中,原本值岗电报房的员工,正披着雨衣,冒着风雨不断奔跑。 待他来到了大门口时,一名卫兵将他拦住。 “副市长睡着了,如果有事明天再说。” “这件事很急!”一改之前对安保人员的态度,员工大声喊道:“如果延慢了,你我都担当不起!” 卫兵犹豫片刻后,便立即带着这名员工进入副市长房间内。 沉重的大门被推开了。 冷冽的寒风卷裹着雨气涌入里面。 卫兵立即把门关上,尔后点了点头,示意这名员工立即跟上。 当他们来到房门处时,正欲敲门,却看见门缝处还有光亮,卫兵冷静了一下,喊道。 “副市长,有一名员工执意要见您。” “……门没锁。” 房间内响起沉稳的声音,卫兵立即将门打开,尔后与这名员工一同进入。 员工有些犹豫,毕竟自己全身上下都是雨水,鞋子更是染了一层厚厚的污泥。 在他踏入市政府时,干净的地板已经印满了自己的污泥脚印。 可是,坐在里面的约瑟夫却不以为然,抽了几口烟斗内的烟草后,便向他们挥了挥手。 “进来吧,别站在门口发呆了。” “但是市长,我脏。” “脏什么脏?”约瑟夫很不愉悦地皱紧着眉头:“这种形式上的东西,就别分得那么清楚,你先进来吧同志。” 员工点着头,便不再有多少犹豫,直接进入房间。 待他进入之后,约瑟夫放下手头上的文件,对那名卫兵轻声说道。 “同志,请帮我烧两杯热牛奶,再拿一点饼干,谢谢。” 卫兵点头应是,立即去执行约瑟夫交代给他的任务。 房间内只剩下员工和约瑟夫二人。 员工立即将自己的事情给告知约瑟夫,并且将记录了一大串编码的纸条给掏了出来。 按理说,他应该先经过破译再进行信息上的汇报。 但是约瑟夫曾经交代过一件事。 但凡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地区的电报,都必须率先带到自己面前,然后进行破译。 这样的事并不少见。 亚美尼亚共党就有着几台他们所提供的电报机,又因为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局势越演越烈,导致亚美尼亚共党与他们的联系越来越频繁。 多半是上报内容,也有一些是请求物质支援。 但这一次,却显得格外的不一样。 “主席阁下,这是来自德国的电报。” 声音穿透了空气。 沉寂的房间内,只有窗外的大雨敲打玻璃所发出的声响。 “是波茨坦吗?”约瑟夫十分在意地问道。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无法确定,因为地址上写的是柏林编号。” 一般电报都会有各自地区的编号,但这些电报编号并不一定准确,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地区问题。 例如柏林和波茨坦。 这两座城市相距较近,波茨坦更是用来招待其他国家使者的核心城市,这就使得柏林和波茨坦之间的关系十分暧昧。 如果是寻常时候,约瑟夫只会认为这是托洛茨基那边的电报,毕竟他就在那里。 可如今的情况却大不一样。 玛利亚就在那里。 波茨坦会谈注定是他们所无法插手的事情。 в组织还不够强大,目前所能影响的范围只有察里津和高加索这一带,而且还不是明面上的影响。 如果没有这一事,恐怕此时此刻的约瑟夫已经完成对巴库的完全控制。 在玛利亚的蓝图计划中,有着很多方案,目前为止她所实施的方案是蓄势待发。 但是,所有蓝图方案都会有一个最糟糕的预备计划,玛利亚也同样如此。 ‘察里津为前线,巴库为核心,向四周进行辐射,进行独立建国。’ 这是她为了应对最糟糕情况时的最后方案,其前提条件便是革命的失败。 ‘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坚信可以成功,但也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一旦失败,你们要立即控制察里津以南高加索以北的所有地区,以此为根据地进行独立建国。’ ‘如果建国失败了,那就南下格鲁吉亚,各自进行独立发展。’ 这是她最坏的打算,而这场波茨坦会议,其伴随而来的危机,也印证了玛利亚的担忧。 她被隔绝在外,察里津也遭到了来自冬宫的监视。 危机四伏,他们连呼吸都要小心翼翼。 而这时,却来了一封来自德国那边的电报。 约瑟夫咬着烟斗,尔后从位置上站起,拉好窗帘,吩咐好卫兵把守。 “你过来的时候有没有人跟踪你?” 尽管是一句废话,但约瑟夫还是忍不住问道,以便于让自己放心。 “没有,主席。” “好,你先破译这份电报,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可以呼唤我。” “是!” 员工十分清楚这件事的严重性,认真地点着头,便不再浪费时间,开始对这封电报进行翻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红色玛利亚 最新章节180.察里津内,暗潮涌动(1/3),网址:https://www.1234u.net//381/381827/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