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2/3)

作品:《重生之黄埔卧底

东北,要是他在东北的话,冈村宁次可能就不是那一次张心组织的超大规模的暗杀行动的第一主角了,梅津美治郎绝对是排第一的。

李宗仁接到了张心的电报以后,开始感觉到非常的奇怪,为什么刚刚开战,张心就给他来了这么一份的电报呢,这个实在的让他费解,但是他仔细的想了一下就明白了张心的意思。一个是现在的第七军已经不是开战之前的第七军了,先后经历了南京保卫战和在河南队小鬼子的重兵集团的阻击之后,第七军已经是元气大伤了,所以守不守得住那还看运气呢,要是守住了还好,守不住的话,最后再把部队给拼光了,那就太不值得了,另一个就是第七军也确实是不占任何的优势啊,小鬼子的飞机是满天的飞,长江上面的军舰是随便的炸,可是第七军呢,他们根本就不能受到多少的中国空军和海军的支援,只要一开战,那绝对是上网就直线的上升了,所以张心说的也相当的有动力,至于说什么李韫珩是不是一个可以堪大用的人才这不是他考虑的,但是马当炮台确实是耗费了当时的国民政府的很大的心血,所以是绝对的不容有失饿,因此把廖磊派过去一起防守这个地方也是说的过去的。

于是,李宗仁马上的就给廖磊把这份电报给发了过去,让他一定要按照张司令在电报上面说的这些去做。

因此廖磊坚决的执行了张心和李宗仁在电报上交代给他的事情,首先在在安庆的防守就没有采取一般的常规的方式来作战,而是把很大的的一部分几乎就是分散在安庆城的后面,通往九江的路上,采取分散防守的模式,由于小鬼子的兵力并不是很多,因此只要在一定程度的上保持一定的兵力就可以了,进行一些迟滞性的进攻,同时能有效的杀伤小鬼子就好了,但是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小鬼子对中**队的轰炸可以把中**队给覆盖,让小鬼子的火力的优势减少到最小。

于是一场和历史上丝毫不一样的安庆保卫战给出现了,当波田支队还没有进入到安庆城边的时候,他们的噩梦就已经开始了,这是廖磊专门的从张心那里偷学过来的一招,上次在南京附近伏击小鬼子的时候,廖磊就对张心的那只特战大队是垂涎三尺,但是他也知道那是张心的宝贝疙瘩,是绝对不可能轻易的放人,但是廖磊是什么人啊,那次战斗结束以后,马上的就在他的第二十一集团军里面开始挑选人了,把自己的属下一些枪法好的,战斗素养高的人就集中那么一百来人,组成了他第二十一集团军的特战大队,虽然没有像张心的那只特战大队专门的接受过德国教练的培训和装备的那么好的德国武器,但是在中国那也要是相当强悍的的一支部队了,一水的老兵,再配上一水的的三八大盖和捷克式的轻机枪,也差不多勉强的达到了特战队的标准了吧。

所以廖磊在这次安庆的战斗之前就把他的这只王牌部队给派了出去了,一样,给他们的命令就是只打小鬼子的军官,绝对不打士兵,接到这个命令以后,这些队员们就迅速的在小鬼子来的路上设伏了。

安徽这个地方别的多不多在咱先不说,单从打仗上面来说,那处处是设防的地点啊,小鬼子的三八大盖的性能也相当的优越,离得好远的距离的时候,就能把敌人的消灭掉,这些人虽然是没有受过专业的狙击训练,但是老兵的战场经验确实相当的丰富的,知道自己的总司令的命令是什么意思,埋伏好了以后,你就看吧,配合的是相当的默契啊,绝对一把枪瞄一个,小鬼子已进入到了射程以内,一个战斗小组的十二把枪就同时的开火,没有一枪不是命中的,你想想十几个小组啊,就是不算在后面重复设伏的,这么一轮下来,也是一百多个军官给倒下了,而且每次当小鬼子们发疯似的冲到了枪响的地方的时候,都是看不见任何的人,脸子弹壳都没有,这些小鬼子的心里面会有什么想法,这是用脚趾头都能想的出来的,更何况那些活着的军官了,他们都在想的是下一个会不会就是轮到自己了呢。

你想想一旦要是军官们出现了这种思想以后,他们接下来的行动会是什么样子的,什么为了天皇陛下效忠,什么为帝国荣誉奋斗的这些话就是全是扯淡了,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的往队伍的后面去走,要死就先让别人去死吧。

等这么到了安庆以后,廖磊更绝,压根就打算和他们打那些防御战,而是把自己当时的重火力全部的集中了起来,就摆在了最前面,小鬼子们已经以后,都不带试射的,直接就让什么炮兵啊,重机枪啊,照着鬼子的头上劈头盖脸的就招呼了过去了,当时的就把小鬼子给打蒙了,而且更贱的时候,人家当时把安庆外围的很多小城的居民给不知道转移到哪了,没事城我们守不住,让给你,我们撤退。

等到了第一个城里面的时候,还是相当的兴奋的,虽然说把你现在在城里看不到任何的一个支那人,而且还有那么大伤亡。但是自己的作战还是相当的有成效的,这不支那军队就被自己打跑了么,至于说这里的人那好说,他们现在还不了解我们的大日本皇军,慢慢的就会有了。

可是他们哪知道这个城里面已经到处被埋好了炸弹了呢,现在就等着他们的进城呢,一会廖磊会给他们以中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之黄埔卧底 最新章节第一百三十一章(2/3),网址:https://www.1234u.net//6/6987/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