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痢疾(1/2)

作品:《神医启明

吴道仁把宋启明带到书房,泡上了茶水,说:“现在平安县禾木村发生了疫情,宋郎中妙手回春吴某想劳烦你跑一趟,不知宋郎中愿不愿意?”

“既然是治病救人,我义不容辞。”

吴道仁没想到宋启明答应的真爽快,忙站起身高兴的说:“想不宋郎中小小年纪就有此仁心仁术,实在令吴某钦佩,吴某先在这里替禾木村的百姓谢谢你。我大明朝能有宋郎中这种济世良医,实乃我大明朝的福分。”

“吴大人过誉了。我只不过是一个小小中医不堪此赞誉。”

“是宋郎中你过谦了。宋郎中你看这样好不好,等你从禾木村回来就留在平安县,我给你选个地方开个医馆。如果你能留下那可是我平安县百姓的福分。”

“多谢吴大人好意,等小夫人的病情稳定之后,我还要去京城。”

“宋郎中是京城人?”

无论是当代还是古代,京都多权贵是恒古不变的。

吴道仁为官多年,做任何事情都极其小心谨慎,经过询问,得知宋启明不是京城人,在京城更没权贵亲戚后,也就把最后的顾虑也打消了。

宋启明不想在个人问题上做过多说明,说:“吴大人,那我什么时候动身呢?”

“当然是越快越好。”

“那明天吧。”

“那太好了,到时我会派马秋春和你一起去,他虽然医术不如你,但对平安县的民风民情很熟悉,你有什么事就吩咐他去做。”

“吩咐不敢当,他是前辈……”

第二天一早,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马秋春带着两个伙计和宋启明赶往了平安县的禾木村。

禾木村距离平安县有四十多公里,平安县多丘陵,禾木村就在两个丘陵之间。一行人赶到禾木村的时已经是中午。

村子虽然不大,可刚进村子,宋启明就感觉到了一股死气,在村里看不见一个人,只有两条老狗无精打采的趴在一个石碾子下面。

他们敲开了一户人家的大门,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翁走了出来。

“你们找谁?”

马秋春说:“我们是平安县令吴大人派来给村里看病的医生,请问里长家住哪里?”

古代村庄和现在的村庄差不多,村里都有个替官府当差办事的人,根据朝代不同叫法也不一样,但职责都大同小异,相当于现在的村长。

因为明代是保甲制度的,所以明朝的村长被叫做里长。

老翁立刻面露喜色,说:“真是爱民如子的县老爷,我们可有救了。几位跟我来,我立刻带你们去里长家。”

在老翁的带领下,他们很快来到了里长家。相比于其他村民,里长家境不错有三间砖瓦房。

禾木村的里长今年四十多岁叫赵正。说明来意后,赵正先是对平安县的父母官感恩戴德了一翻,然后才开始介绍疫情。

禾木村的疫情有点怪,全村老小有三分之二的上吐下泄,请了三四个郎中,都说是热痢。可开了方子后,村民服用后见效甚微,多有反复,而且村里已经死了十多个人了。

为此有人说村里人是得了虚耗症,闹得人心惶惶,白天都不敢出门了。

宋启明不解的问:“什么叫虚耗症?”

马春秋把宋启明拉倒一边,说:“宋老弟,虚耗症就是闹鬼,意思是说禾木村招来了祸害的恶鬼。”

宋启明不由的一怔,然后说:“遇到疑难杂症治不好,就往鬼怪身上扯也太荒诞了。”他转身对赵正说:“里长,你带我们去看看村里的病人吧。”

“行,你们跟我来。”

在赵正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一户村民家,房间里弥漫着一股臭味,一家五口人都奄奄一息的躺在床上,和他们说话都回答都有气无力。

除了宋启明,其余人都立刻捂住了抠鼻。

宋启明径直来到床前,伸手摸病人的额头,根据他的临床经验立刻确定病人在发高烧,而且温度在40以上。

掰开嘴巴查看口腔和诊脉后,宋启明问村民:“你哪里不舒服?”

村民说不出话来,里长赵正替他回答,说:“浑身发冷,肚子疼,腹泻,大便带血,全村患病的人都是这个症状。”

宋启明说:“之前郎中来村里看病开的药方给我看下。”

“好,你们稍等。”

不一会时间,赵正拿回来三个药方。

三个郎中开了三幅药方,内容大同小异,都是治疗痢疾的药方。

宋启明也认为是痢疾,而且三个郎中的开出的药方也都是药证相符,可为什么病人却收效甚微,多有反复呢?

痢疾是中医的叫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拉肚子。西医的叫法是结肠炎,在临床上又分为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痢疾发病的原因基本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所以全村三分之二的人都闹肚子,宋启明偏向于是集体食物中毒。

在药证相符的情况下,病情出现反复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神医启明 最新章节第21章 痢疾(1/2),网址:https://www.1234u.net//97/9799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