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书坊掌柜(1/2)

作品:《神医启明

把谢佳轩送走,宋启明立刻揣上医馆内所有的银票,然后叫上小武出了医馆的门。

小武给宋启明撑着油布伞,一路紧随,问:“少爷,下这么大的雪,咱们去哪儿啊?”

“去买东西。”

“买什么东西?”

“买书坊。”

“啊!你要开书坊?”

小武知道宋启明写了本书《少年强则国强》,虽然他不识字可也听别人讲过,那是一本关于爱国的书,而且非常受读书人的欢迎卖的非常好。

不过别人写书是为挣钱,可宋启明却是亏钱。

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成本的,写书出书也不例外,除去人的精力不说,一本书从刻板、排版、印刷,装订、在到销售,会有不少的成本。比如说一本书的成本是10块钱,卖出的价格至少要高出成本价才能赚钱。

可宋启明不一样,他的书是低成本价在往外卖,也就是说卖的越多亏的越多。小武没有爱国情怀,也不懂什么社会舆论,但却知道宋启明这么做是在败家。

“没错,我要开书坊。”

“少爷,老爷现在没了俸禄,医馆的生意也一直不好,你要是再开书坊,那我们不得喝西北风啊。”

其实,医馆的生意还是不错的,偶尔还能吃个大户,只是宋启明隔三差五动不动就免费看病,免费送药,把挣的钱都给撒出去了,除了挣了些好名声,根本没挣到什么钱。

所以小武也一直认为,宋启明不是个做生意的料,现在宋启明又要开书坊赔钱,作为一个合格的家仆,自然也会跟着着急。

宋启明训斥说:“你懂什么,钱财乃身外之物,吃穿够用就行。这人啊……算了,跟你说也是对牛弹琴。”

“可牛也要吃草啊,草也得花钱买。”

“你给我闭嘴!”

不多时,宋启明带着小武来到了东城区的书市。大雪纷飞,街上一个人都没有,书店和书坊里更是冷清,有的甚至连门都没开。

众所周知,古代的四大名著就有三本出自明朝,其中最有名的奇书《金瓶梅》也是出自明朝,足见明朝时期书籍文化有多么繁荣,这也就造成了明朝是我国书坊的一个历史高峰期。

书店和书坊的布局都是前店后厂,书店就是编辑部,书店就是印刷厂,所以一本书从刻印开始到发售都在一个地方完成。用现在很流行的词汇就是垂直整合。

宋启明在一个叫三山书坊的门前停下来,书坊挂着厚厚的门帘,一个伙计正好出来倒水,看到宋启明和小武在门前停留,便热情的打招呼说:“两位是买书还是印书,里面请。”

宋启明没有吭声,直接进了书坊。

柜台里面坐着两个人正在说话,从两人的穿着打扮来看,不像是店里的普通伙计,像是管事的。两人只是抬头看了下宋启明,便依然继续他们的话题,两人说话的声音很小,似乎所说的内容生怕被第三个人听了去。

书坊内有很多的书架,书架上都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等。

伙计问:“这位爷,你想买什么书?”

“随便看看。”宋启明敷衍的说。

在书坊里转了一圈,宋启明随口问:“你们书坊没有《少年强则国强》这本书?”

宋启明的书刚印刷出来时,只是在小书店里卖,因为卖的非常好,就有很多书商来订购,后来加印了三版,依然是供不应求,所以他的书几乎京城所有书店都有卖的。

店伙计说:“那可是反书,我们店里不卖。”

宋启明故意问:“我听说那本书在供不应求,特别受读书人的欢迎,怎么成了反书?”

这时在柜台里面小声说话的一个人站起,说:“公子你可能还不知道,就在今天早上,京城的名公子刘明勤带人烧了刻印《少年强则国强》的书坊,说书中的内容大逆不道,参与印刷与售卖的书店和书坊必须停止,否则都以谋反罪论处。”

“这么说,你们书坊之前有卖,现在都收起来了?”

“是呀,我们做生意的,可不想摊上这种掉脑袋的事。”

“那你觉得那本书是反书吗?”

对方打着哈哈,说:“我们只是普通的老百姓,不懂国事,哪知道是不是反书。不过刘公子是当朝丞相的孙子,他说是反书,应该就是代表了朝廷的意思。”

宋启明点点头,拱手问:“敢问先生贵姓?”

“我是这间书坊的掌柜,姓赵。”

宋启明客气的说:“原来是赵掌柜,失敬失敬。”

“我看公子器宇不凡,应该也是出自名门。不知如何称呼啊?”

“我叫宋启明。”

赵掌柜顿时一呆,原本一直在柜台里面坐着的人也惊得站了起来,失声问:“你真是《少年强则国强》的作者,宋启明?”

对方长的其貌不扬,甚至还有点猥琐,但一双小眼睛却闪着商人的精明。

宋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神医启明 最新章节第213章 书坊掌柜(1/2),网址:https://www.1234u.net//97/97998/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