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装甲启示录 5(1/3)
作品:《甲午之华夏新史》“适可而止吧,控制了战场我们就是成功者。”很显然,这次徐怀德精心筹备的右钩拳没能彻底打垮德国人,忽然涌现的猎虎坦克歼击车让华夏重装甲部队的上风大减。而35型坦克固然在坦克战中能压抑4号坦克,但是数目太少,而且分歧适攻坚的问题导致了进攻气力的不足。固然未尽全功。但是徐怀德终极把对手逐出了战场。华夏可以回收和修理被击伤的坦克,而德国人则永远失往了这些可贵的设备。
经过数小时的战斗,德国人的两个装甲师外加两个重型虎式坦克装甲营整整丧失了约280辆各种坦克。其中两个重型虎式坦克装甲营丧失了约7成的战车,可以说这两个营被彻底打残了,无论是职员还是设备都在凶残的装甲耗费战中被对方碾压的粉碎!而猎虎坦克歼击车营也丧失了一般,这些昂贵的重型车辆不少并没有被完整摧毁,他们中一些甚至只是履带断裂或者说悬挂装置被击伤,假如拖回往完整可以修修接着用的。而这些无法回收的设备成了终极战损的大头。
作为成功一方的华夏同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交战结束后,只有15辆龙式坦克可以持续应用,另外有14辆龙式坦克被彻底摧毁。不过剩余的30辆龙式坦克大部分都是可以再野战环境下完成修复工作的。▲10▲10▲10▲10,↙.@.n▲et也就是说最多3天左右的时间,华夏龙式坦克的可动用数目能保持在40辆左右!。
而相对于皮糙肉厚,被打了之后拿回来修修就能用的龙式坦克来说,35型坦克就要差劲多了,在孟岩最后一次进攻中,约一半的35型坦克被战防炮或者4号坦克歼击车彻底摧毁或者失往回收价值。固然他们同样摧毁了数目远超自己的敌方坦克。但是软弱的侧面防护同样让这款新出道的中型坦克丧失惨重。终极华夏装甲部队在彻底丧失了100辆左右的坦克后,终于获得这场战斗的成功。
而在徐怀德和古德里安打得不可开交的同时,两支偏师同样打了一场中等程度的装甲战。战斗在华夏以一个装甲师和一个机械化步兵师的兵力和古德里安的一个装甲师和一个重型坦克营之间展开。假如说古德里安指挥的主力部队还拥有数目上的上风的话,那么德国这支偏师无论是数目还是质量上都被对方完整压抑。面对多达400辆各种坦克以排山倒海之势发动的攻击,侧翼的德军在几个小时之内就被彻底打崩。
当正面攻击的龙式坦克和侧翼包围的35型坦克彻底打垮了当面的德国509重型坦克营之后,整场战斗就进进了垃圾时间。后面固然还有200多辆4号坦克和4号坦克歼击车,到是在45辆龙式坦克和60辆35型坦克的攻击下很快就溃不成军!上百辆华夏坦克组成了一道无坚不摧的钢铁洪流直接将后面的德军碾压到逝世!无论是坦克还是战防炮都无法禁止对手。
而负责侧翼的德军指挥官选择放弃的时间也晚了一些,当形势无法扭转的时候才想起来撤离,此时德国装甲部队已经被打得支离破碎,残存的气力被分割开来,最后甚至连形成一道持续的防线都不可能!终极,除了少量的后勤部队由于地位过于靠后而幸免之外,经过持续两天的追击,一个装甲师和一个重型坦克营几乎被全歼!这也是自从2战爆发一来。德国在一场战斗中成建制的丧失了一个师级单位和一个独立重装部队!
侧翼的全军覆没让古德里安这次进攻打算彻底泡汤!蓝本他还打算后撤一下等候援军然后反打一波,毕竟正面的华夏部队也需要时间来恢复补充。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古德里安残存的部队彻底裸露在华夏两支部队的钳形攻势之下!现在撤的慢一点都有可能被包夹。
于是古德里安只能带着剩余的装甲部队向出发阵地撤离,这里,至少还有7个德国机械化步兵师和骡马师。至少数目上盘踞尽对上风,固然机动性茶几,但是如此规模的部队集中在一起还是不怕对手强攻的。
终极回到出发阵地的古德里安开端盘算这短短几天来德军在伊朗战场上的丧失,一个装甲师被全歼。两个装甲师被重创,配属给自己的5个装甲师就这样完蛋了一半了!给自己的4个独立重型坦克装甲营也只剩下一个完整的装甲营和2个凑在一起还不够一个营的残缺营!丧失过半!自己手中最为锋利的矛头就这样让对方硬生生的打掉了一半!
剩下的11个步兵师还算完好。但是哪有什么用?一旦离开坚固的防线,这些缺乏装甲单位的不对很轻易被机动性超强的华夏装甲部队一点点吃掉。要知道,徐怀德也不是一次把全部的筹码都压了上往,他手中还有2个师的兵力,而后面负责声援的田勇拥有的兵力不亚于徐怀德!
固然德国人的空中侦察不能将华夏的安排彻底搞明确,但是很显然。古德里安非常明确,从前线到库姆,华夏陆军手中的兵力非常的雄厚,即使自己把剩余全部兵力压上往也打不过对手。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沙漠暴举动已然失败。要么德国人彻底放弃这次举动。在本来双方的分界限上构筑工事防御。要么持续增长兵力,扩大战斗规模。这个问题不是古德里安可以决定的,他能做的就只有诚实汇报,然后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甲午之华夏新史 最新章节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装甲启示录 5(1/3),网址:https://www.1234u.net//17/17881/1490.html